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詹益鑑

詹益鑑,自2019年底旅居矽谷,Taiwan Global Angels創辦人 / 科技解密 Podcast 主持人,專注於數位健康與智慧物聯網的早期投資,曾任BioHub Taiwan 助執行長、AppWorks 合夥人,熱愛閱讀、旅行與鐵人運動。

文章列表 114筆,顯示第1頁/6頁

實體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

Physical AI的生態系正快速形成,將改變人類理解與使用AI的方式。 在這波實體人工智慧的革命中,台廠的靈活與規模生產力,將是極佳的聯合開發基地。

台灣重返矽谷的時機到了

在美國再工業化與供應鏈去中國化的明確趨勢下,台灣科技業與製造業的實力,將再度成為美國倚賴的關鍵力量,而當下正是台灣應該把握的時代窗口。

關稅戰對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對等關稅」,是美國用來爭取時間與槓桿的手段。 它反映供應鏈不再以效率為最高原則,而以安全、韌性與地緣政治為核心邏輯。

美國台積電人才難覓的解方

台積電赴美設廠面臨不少組織文化差異的挑戰。人格特質難改變,但專業能力可培養,或許協助已適應高度管理的軍校背景人才轉型,是可行的解方。

與其複製台積電 不如培養張忠謀

台灣政府從過去至今,一直投入大量資金,希望複製台積電模式; 然而真正的關鍵並非是複製制度,而是尋找、培養並投資下一位張忠謀。

矽谷新創基地的一步好棋

在全球大學加速器當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SkyDeck擁有天花板等級的地位,而國發會在矽谷設立台灣新創基地,並宣布與SkyDeck合作,是非常好的決策。

台灣企業必須加速投資美國

過去五年賺到供應鏈與AI硬體商機的台灣企業,還沒有意識到新一輪的人才、技術與市場爭奪戰,已經悄悄地在矽谷展開。

矽谷與華府從未如此靠近

PayPal黑幫的兩大領導者:馬斯克和提爾,將成為華府最親近、也最理解新創資本的核心人物。 科技業、創投圈與政治勢力前所未有地緊密結合,既帶來新機遇,也帶來新挑戰。

台灣創投人才的斷層問題

缺乏連續創業者與典範,就不容易有新生代的創投,加上台灣創投環境與20年前差異不大,以至於年輕一代創業有成者,寧願當天使投資人或組織天使俱樂部,也不願到創投公司上班。

AI、軟硬整合的機會與挑戰

全球科技巨頭、新創與創投基金大量投資AI,同時需要大量的軟體、硬體,也為台灣科技製造業帶來成長與轉型契機,但業者的策略視角與投資格局必須要比以往更宏大。

為什麼美國軟體業如此強大?

全球跨國企業多數來自美國,其分公司多半沿用總部使用的軟體服務,造就美國軟體公司獨霸。 根據去年全球前50名軟體公司排名中,逾9成總部位在美國,加州更占了22家。

建構校園新創生態系的關鍵

如何促進大學校園的創業活動? 除了辦課程、工作坊、創業競賽,關鍵還是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