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大到投資人須自我欺騙?

大到投資人須自我欺騙?

2018-01-11 13:58

中國近日將設立全國徵信平台,阿里、騰訊皆需「上繳」客戶信評紀錄,失去數據主控權就如老虎被拔掉牙爪,阿里、騰訊的股價卻波瀾不驚⋯⋯

如果美國聯準會(Fed)突然宣布,亞馬遜、Google、臉書這些靠客戶數據吃飯的公司,必須交出他們的數據,放到政府主導的統一數據庫中,你覺得這三家公司的股價在市場上會不會應聲而倒?甚至跌掉一半價值?

 

這事真的發生了,但不在美國,在中國。一月四日,中國央行宣布成立全國統一的個人徵信平台,稱作「百行」,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騰訊徵信以及其他六家,都將「提供」客戶個體的信用評級紀錄,總人數可能不小於億,若沒異議,將於一月十三日實施。

 

百行平台,阿里和騰訊,及另外六家大小不等的公司各自持有八%的股份,代表官股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獨大持股三六%。 阿里巴巴和騰訊等於在靈魂上被繳械了,沒有數據主控權的新經濟公司,等於是被拔掉牙爪的老虎。

 

妙的是,股票市場對此事毫無反應。究竟是大家覺得這類事發生在中國不稀奇,還是因為阿里和騰訊的市值已經大到了投資圈必須自己騙自己以維持其價格?

 

中國私營企業正在經歷一場鋪天蓋地而來的政府收編,企業界稱之為「公私合營二・○版」,參照經驗是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徹底消滅私人資本勢力。人們一度認為,鄧小平以來的改革開放三十年,已經使得私人資本道路難以回頭了。人們錯了,開放只是權宜之計,共產黨的本質最終還是要共你的產。之所以為二・○,因為國家之手不僅伸入了傳統資本財、金融財,更重要的是對數字財富的掠奪,大數據乃重中之重。

延伸閱讀

冬奧、夏奧,以及前方之熊

2022-02-09

「軍公教」概念遺害台灣

2022-01-19

靈肉分家、不做布料做鈕扣

2022-01-05

五個關鍵字,請你深思

2021-12-22

以企業精神問政不可能嗎?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