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假面ESG現形記》以減碳為使命做電動車,特斯拉竟被踢出標普ESG指數,馬斯克究竟做錯什麼?

假面ESG現形記》以減碳為使命做電動車,特斯拉竟被踢出標普ESG指數,馬斯克究竟做錯什麼?

撰文‧萬年生 研究員‧黃浩珉

科技

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2-06-15 10:24

去年3月,歐盟一紙《永續金融揭露規範》新規,正式吹響了反「漂綠」的號角。

近500天後的現在,這場「ESG打假之戰」,又上演更鋪天蓋地的第二幕。

隨著全球一個又一個雷厲風行的圍剿案例曝光,假面ESG正因此一一現形!

點擊連結收聽今周刊採訪團隊直擊假面ESG現形記>>https://reurl.cc/KXQVVj

 

全球圍剿「假面ESG」!

 

去年3月10日,歐盟推出一紙《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新法規,正式吹響了風起雲湧的打「漂綠」(Greenwashing)號角,《今周刊》曾以封面故事規格報導這場「ESG打假之戰」。

 

現在,這場「ESG打假之戰」正上演著更加鋪天蓋地、雷厲風行的第二幕。

 

在台灣,金管會今年1月發布「ESG相關主題境外基金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對標榜ESG的境外基金要求「名實相副」,且持有ESG相關標的至少須達基金淨資產價值的6成以上,最好能達7成。

 

事實上,這已是金管會在過去1年內,針對「ESG基金正名」的第二次出手。去年7月,金管會也對境內基金發出通知,甚至主動要求「不夠ESG」的基金必須改名或加註警語。至今,已有7檔境內基金的名稱後方加註了「非ESG」的相關標示。

 

然而,相較於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台灣的監管,還算相對溫和。

 

打漂錄

▲點擊圖片放大

 

 

國際金融市場鳴槍!

晨星砍基金名單  德意志銀行被清門戶

 

在歐洲,手撕假面ESG的動作近來更是激進猛烈,先有基金評鑑機構晨星(Morningstar)主動出擊,今年2月大動作宣布緊縮自家分類系統中,對於ESG基金的認定標準,其結果,是一口氣把超過1千2百檔、資產管理總值1.4兆美元的基金「除名」。

 

依據晨星去年11月的報告,光是去年6到9月,歐洲地區的永續基金總數就暴增65%,來到6147檔,管理的資產總值達3.4兆美元;經過調整後,不僅其中的兩成基金被晨星摘掉「永續」標籤,管理的資產總值也從3.4兆美元減為2.03兆美元。

 

「這代表愈來愈多ESG基金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別人來檢視時,禁不起考驗。」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觀察。

 

接著是5月31日,一則「金融機構首度因為漂綠嫌疑遭到突襲搜索」的新聞驚爆市場,德意志銀行旗下資產管理子公司DWS因涉嫌漂綠,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辦事處遭警方搜查;隔日,DWS首席執行長Asoka Woehrmann辭職下台。

 

此樁事件據稱肇因於DWS前永續長的檢舉爆料,指該公司對外宣稱已將ESG概念「整合」至投資策略,「但這樣的整合並無實質意義。」然而,國內業者觀察,「看起來,DWS並非沒有做到ESG投資,只是進度可能落後於對外宣稱的程度。」換言之,德國監理機關的「ESG打假」之手,是連「話講得太快」都要打!

 

不只德國,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也出手,該機構在4月間警告將對滙豐銀行提出訴訟,原因竟是認為,滙豐銀行在兩款形象廣告中大力宣傳「種樹減碳成果」,對該行持續放款給碳排大戶的現狀,卻隻字未提……。

 

作為ESG投資浪潮的發源地,歐洲「打漂綠」大旗愈揮愈猛或許並不令人意外,但有另外一個關於打漂綠的「第一次」,卻是被大西洋另一端的資本主義帝國拿下。5月23日,美國華爾街傳來消息,史上第一次,有金融機構因為「假ESG」遭到罰款。

 

特斯拉

▲點擊圖片放大

 

美國主管機關出重手

ESG基金陳述錯誤  開罰150萬美元

 

美國證管會(SEC)當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發現紐約梅隆銀行投顧部門(BNY Mellon Investment Adviser)對ESG基金錯誤陳述、揭露資訊不足,因此開罰150萬美元,金額雖然不大,但這卻是美國主管機關首次大動作清楚對漂綠基金表態。

 

兩天之後,美國證管會也正式公告推動「ESG投資產品」命名新規範。當基金出現「ESG」、「可持續」、「低碳」等名稱時,須揭露如何銷售、投資,同時也要求基金持有相關標的要達淨資產的80%以上。

 

第一次大砍基金名單、第一次突襲搜索銀行、第一次直接開罰……,短短數月,連串關於ESG的第一次陸續登場,鋪陳出一場轟轟烈烈的全球圍剿行動,也對ESG趨勢帶來拐點式的轉變。

 

「對業者來說,宣揚ESG已經不再只是一種品牌活動、形象活動,」某外資背景的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在經營者或主管開始有『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後,除非不碰ESG,否則,這三個字母代表的,就是真真切切的營業活動,是必須說到做到的營運承諾。」

 

接下來呢?「如果『ESG基金』代表的是至少八成資金必須投資相關標的,如果金融機構的形象廣告不能迴避『繼續投資或放款給碳排大戶』的說明,那麼,打漂綠的壓力,很快就會轉嫁到企業身上。」業者坦言,隨著半年來的趨勢發展,為了「合規」,已不排除將加重力度,要求投資對象改善ESG。

 

特斯拉「被除名」的訊號

缺乏低碳策略、工作條件惡劣  頻丟分

 

身為資產管理業者的投資對象,企業面臨的改善ESG壓力,確實也正快速加重,原因之一,同樣來自於「打漂綠」的大旗。5月間,當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遭到「標普五百ESG指數」除名的消息傳出,其背後所釋放的訊號,正在快速發酵。

 

5月18日,標普道瓊指數公司宣布,將特斯拉等個股踢出標普五百ESG指數成分股名單,由於全球至少有16檔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追蹤該指數,這讓特斯拉股價當日應聲下挫,盤中一度跌8%,連帶讓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財富一天蒸發123億美元。

 

特斯拉被除名,必將導致公司股票遭到一部分強制拋售,因為,將ESG設定為績效指標的基金,現在開始將無法繼續持有。」《彭博》估計,在當日特斯拉的股價跌幅中,至少約有三分之一是和除名有關。

 

「ESG是場騙局!」隔日,馬斯克在推特開罵,怒批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被標普評為全球ESG前10名,特斯拉卻沒上榜,「它(ESG)已被虛偽的正義魔人當成武器。」

 

一家以引領全球減碳為使命、看似有著一手好牌的公司,卻被踢出ESG指數名單,特斯拉究竟出了什麼錯?這要從標普五百ESG指數的評選標準說起。

 

該指數建構第一步,首先要剔除業務涉及菸草、爭議性武器、燃料煤,或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評分低的公司。這一步,特斯拉無庸置疑過關。

 

接著,指數建構第二步,則是剔除標普道瓊ESG評分在全球行業組別中,排名全球倒數25%的公司。今年,特斯拉就敗在這一步。「特斯拉的標普ESG評分,在全球行業組別的產業同儕中,跌落至倒數25%,因此不符資格。」標普道瓊指數北美資深總監兼ESG指數主管陶恩(Margaret Dorn)不諱言。

 

其實,馬斯克很可能不知道的是,特斯拉去年能進榜,在此一環節也只是低空飛過。

 

檢視去年標普五百ESG指數評分,特斯拉只拿到22分,對照獲納入該指數的其他同業,如福特、博格華納(BorgWarner)、安波福(Aptiv)及通用汽車普遍約在36分到95分,確實有不少差距。

 

不只如此,從該指數最新年度的ESG評分來看,特斯拉又從22分下降到20分。丟分原因包括缺乏低碳策略和商業行為準則相關標準;此外,由於被指工廠涉嫌存在種族歧視、工作條件惡劣,及對自家自駕系統涉及的傷亡事故處理不當等,則讓特斯拉在「S」、也就是「社會」面向的分數極低。

 

基金

▲點擊圖片放大

 

 

企業「S」表現更受重視

疫情加劇全球失衡現象   改變投資趨勢       

 

解讀特斯拉除名事件,晨星全球永續發展總監碧歐(Hortense Bioy)首先表示,「投資人必須意識到,『環境』友善與『社會』友善,兩者之間不能總是相提並論。」她並強調,由於疫情造成全球不公平的失衡現象加劇,近年來,各界已比過往更加重視企業在「S」的表現。

 

她以愛馬仕資產管理公司所做的研究舉證,在2018年,投資於「社會面」表現較佳企業的全年總報酬,僅高出其他標的約0.02%,但到了疫情爆發的2020年,前者報酬率優於後者的幅度擴大至0.17%。

 

「現在,投資人會直覺的以『環境』因素區分好企業、壞企業,並對這些公司的股票本益比造成影響;未來,這種趨勢也會出現在『社會』因素上。」施羅德投資集團策略研究主管Duncan Lamont提出他的觀察。

 

根據施羅德研究,以MSCI全球指數成分股為基礎,社會面評分位居前25%的個股,在今年首季底的平均股價淨值比為2.9倍,雖然低於環境面分數較佳個股的3.3倍,但就本益比來說,社會面較佳個股的平均值為23倍,則高於環境面績優生的20倍。

 

至於特斯拉除名對ESG趨勢所放出的第二個訊號,碧歐表示:「即使你提供最棒、最創新的環保產品,但是經營業務、對待員工的方式,仍然會讓公司無法符合ESG標準。」或者說,選對產業,不代表ESG分數就能永遠高人一等。

 

「不是賣綠電、發綠電的公司,或做電動車的公司,就一定是ESG很好的公司。」評論特斯拉,黃正忠不假辭色直言:「特斯拉就是自我感覺太良好,以為做了這個產品,自然就能被列為永續型投資標的。從產品使用端看,或許是;但若考慮產品製造過程,不盡然。」在他的了解中,特斯拉從未與供應鏈談過ESG相關議題。

 

對此,某特斯拉台灣供應鏈高層也向本刊透露,「所有汽車客戶都有詢問我們ESG做到什麼程度,唯獨特斯拉……。可能它認為自己已經在綠色產業,供應商也自然都能算是綠色供應鏈,所以沒有觸碰這議題。」

 

黃正忠解釋,任何指數都是動態式,會定期檢視,定期排除、定期新納入成分股,「過去,特斯拉還可以被視為『低碳解方提供者』,在汽車轉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遲早它會被放在更精準的ESG磅秤上計算斤兩,做更多、更廣的比較。」

 

所以,標普五百ESG指數的第三步,便是按照標普ESG評分對於每個行業組別中,未被剔除的公司排序,背後反映的正是動態調整概念。今年指數重新調整後,不只特斯拉,包括波克夏、嬌生、Meta(前稱為Facebook)、家得寶(Home Depot)和好市多等企業,同樣被剔出ESG指數。

 

只不過,為何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能獲選該指數全球前十大ESG企業?黃正忠觀察,埃克森過去最為人詬病,就是一直堅持抵死不從氣候行動,可是它在這些年的確做了非常大的改變,除了一年多前董事會改組,對氣候友善行動背景團體入主,今年1月18日更接續殼牌石油、英國石油宣布2050淨零,「我認為標普高度肯定它的魄力舉措。」

 

台灣永續投資現況

 

 

對ESG存疑聲浪也不小

門檻拉高  金融機構投資運作綁手綁腳

 

意外的是,在這一輪全球不約而同猛轟漂綠、全面圍剿「假面ESG」的行動之後,「用金融力量催動企業更友善」的ESG革命力量,卻也開始出現「存疑」的聲音。有人擔心,由於「貼上ESG標籤的門檻拉高」,造成金融機構能夠投資、放款的企業減少,又或是讓業者的投資運作更加綁手綁腳,反而可能對ESG投資的趨勢潮流,帶來意料之外的負面影響。

 

例如,當美國證管會宣布「基金正名」新法案後,擁有85年歷史、成員多達650家公司的美國投資顧問協會(IAA)就跳出來反對,表示這套新規「等於是用監管制度取代專業機構的投資判斷」;此外,由各家避險基金組成的「管理基金協會」也表示,「法規應該尊重投資策略的多樣性」。

 

在美國證管會於5月下旬公布新法之後,接下來的兩個月將是收納各方意見的討論期,屆時法規限制是否稍作鬆綁?仍待觀察。不過,「就算投資策略多少受到一些限制,但對ESG發展的長期影響,我相信絕對還是正面的。」一位國內基金業者這麼說。他要說的,是當這輪「打漂綠」之風吹進台灣之後,對於台灣上市櫃企業的影響,他願意按讚。

 

台灣金管會祭出「正名」

基金「名稱關鍵字」設為列管範圍

 

自去年下半年來,金管會已採取極高的力度,對國內的資產管理業者旗下各檔境內外基金,展開一場嚴謹度不輸國外的基金正名運動。首先,去年7月2日,金管會發布「投信發行ESG基金審查監理原則」,要求投信發行ESG相關主題基金的申報資料、公開說明書中,應至少揭露八項資訊,包括採取哪些國際ESG指標、具體投資策略、相關持股的最低限制等等。

 

到了今年1月,金管會再把監理重點擴及境外基金,規範內容與境內基金大同小異,但這一回,對於「何謂ESG主題基金」的定義更加明確,舉凡基金名稱包含「ESG」、「永續」、「碳」、「綠」、「能源轉型或革命」、「社會責任」、「環保」、「環境」、「水資源」等,都是列管範圍。

 

雖然,這些「名稱關鍵字」是在今年1月的境外基金規範中才具體舉例,但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金管會就對境內基金採取同樣標準的原則,主動進行審查。

 

「印象中,規範發布3個月內,我們就接到金管會的主動通知……。」一位業者回憶,去年第4季期間,該公司旗下一檔名稱中包含「碳」這個關鍵字的債券型基金,就被金管會主動告知,必須在基金名稱的後面加註「本基金非屬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相關主題基金」,也就是,該公司必須昭告市場,這檔基金「非屬ESG基金」。

 

但另方面,同樣是該公司旗下的另外3檔基金,如今則經過審核之後獲得「正名」,得以列入集保官網「境內基金專區」中的「ESG基金專區」。「這3檔基金,有兩檔是在法規上路前就已成立,我們在3個月內補送資料供金管會審查。另外一檔是新規上路後成立,在基金送件審查時,主管也會要求我們對『8大原則』多加說明。」

 

綜觀所有境內基金,截至今年6月14日,共有42檔基金的名稱當中包含上述關鍵字,其中,有22檔已被正式列為「ESG基金」,另有7檔被要求加註「非ESG基金」;至於另外13檔,預料也將在短期內「分類」完畢。

 

無論是「主動通知必須加註」,或者是「嚴格審查8大原則」,看得出來,金管會的「基金正名」要求力度不輕,「不只是這樣,就算這次被歸類到『ESG基金』,接下來的定期審查,主管機關還是會將相關規定列入審查項目,隨時緊盯是否名實相副。」業者表示。

 

雖然嚴格正名多少會增加作業上的控管流程,但業者反倒樂觀其成,「從市場角度來說,當認同ESG的投資人更能確保資金流入心之所往的方向,對相關基金的認同度應該也會跟著拉高。」

 

至於對上市櫃公司的影響,業者坦言,「相較於國內大型企業或許已經感受到外資壓力,中小型企業多半因外資持股較低,過去對ESG的態度可能相對輕忽,」但如今,當境內基金也被要求「名實相副」、基金公司必須拉高ESG投資的選股門檻,「我相信,一段時間後,就算是外資持股不高的中小型股,也會感受到必須做好ESG的壓力。畢竟境內基金對中小型股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但外界不免好奇,現階段台灣ESG投資的概況究竟如何?

 

全球ESG

全球ESG趨勢下,愈來愈多基金以此吸引客戶,投資人應仔細檢視相關資訊揭露是否名副其實。(攝影/陳永錚)

 

台灣ESG投資升溫

永續投資資產總額占比37%  接軌國際

 

翻開台北大學《2021台灣永續投資調查》,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的研究方法學進行問卷設計,針對台灣近百家主要機構投資人進行調查,共回收58份有效問卷。

 

調查發現,全台2020年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新台幣17.6兆元,占總管理資產(AUM)37%,這個數字,和《2020全球永續投資報告》36%的永續投資占比相當接近,顯示台灣整體永續投資逐漸和國際趨勢一致。

 

但進一步檢視台灣機構投資人使用的永續投資方法,仍以負面、排除性選股為最大宗、占比近7成;反觀全球,代表投資機構已將ESG納入分析流程的「ESG整合」,則是最多人使用的永續主題投資方法,代表台灣機構法人在ESG投資的流程規畫上,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台灣宣稱有永續投資的金額好幾兆元,但多數都只是用負面表列的排除法,這樣的作法遠遠不夠。」看在整整投入永續領域25年的黃正忠眼裡,不論歐洲國家的嚴打漂綠,或美國證管會、台灣金管會要求相關基金名副其實,其實全球監管的目標並不是要抓漂綠,重點是要看到資本市場能透過投資的力量驅動,讓惡化的問題有個可以被解決的希望。

 

「漂綠,好像說我刻意假裝,其實有些時候並非業者耍心機刻意要漂綠,只是很多企業認為『這樣就夠了』。」黃正忠的語氣終於緩和一些。相較於「漂綠」一詞,更精準的描述,或許該是「ESG純度不足」。他舉例,從企業的角度看,「不少公司認為,有出版一本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就叫作有做ESG,但你有出財報,就代表你這公司很賺錢嗎?完全不是這樣。」

 

當全球圍剿漂綠,你所投資的ESG、永續基金,可能正出現投資決策的新變數,上市櫃企業也面臨更高檔次的ESG進化要求;甚至,就連E、S、G這三個字母,對企業股價的影響分量,也將漸漸出現新的模樣。這場以「共好」為目標的革命持續前進中,但革命的力度又已催高,種種變化,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延伸閱讀

ESG 是什麼?企業顯學要知道!清楚了解和 SDGs、CSR 有何不同

2023-04-28

高苑科大勒令停招前奇蹟出現!台鋼2.8億金援、欠薪都發了…為何出手幫忙?原來看上這2點

2023-05-30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央行升息定存族有福了!台銀等4行庫今起調升存款利率...定存100萬利息多賺1250元

2024-03-25

1個理由,我把00941全賣了!她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台股2萬點,存股只留這3檔ETF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