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擔精神預見美好未來

共擔精神預見美好未來

2023-05-10 10:16

農民和糧商之間,只能劍拔弩張、互相對立嗎?從「池上米」來看米廠的「共擔精神」,農民、糧商成為並肩作戰的合作夥伴,就能一起改變,一起面對挑戰。

想到池上,你會想到什麼?我的合夥人郭佑經常提到池上米的發展故事,而我在上周看了地方重要的推手糧商梁正賢所著的書《共擔池上》。

 

在台灣,稻米有公糧收購機制,但由於收購模式重量不重質,齊頭式的平等導致農民並沒有太大的誘因追求品質的提升,且收購的條件有限,對於農民而言仍是非常辛苦。身為向農民收購的米廠角色,梁先生希望能夠打破原本的循環,如何能讓消費者買到好米、農民提高收入、糧商增加收益成為一個良性循環?「提高穀價」就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第一步,並且要有配套措施,保證做得到「高品質」,因為品質是農友、米廠、消費者的共同標準語言。在這前提下,需要訂出嚴格的規格加以落實,同時做產地認證,讓高品質溯源不會被魚目混珠。

 

當時各地米商因池上環境意象好,紛紛稱為池上米,讓真正的池上產地無法被保障,甚至怕被質疑而不繼續使用。回顧台灣的鮮乳產業,主流產品取名用「產地名」,就有好的品牌意象,而真實生產卻和產區脫鉤,若沒辦法有產地證明,該產地的限量價值就被弱化,也會讓溯源與標示的意義被混淆,套一句書中說的「證明自己是媽媽生的」竟然如此困難。

 

在書的最後問到:你對糧商的印象是什麼?

延伸閱讀

解決蛋荒 關鍵在永續糧食系統

2023-04-12

預見社企新樣貌

2023-03-15

愈接近土地的地方,愈有故事

2023-02-15

工作要像奔跑,還是舞蹈?

2023-01-11

地方創生的美麗境界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