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產業政策在哪裡?

台灣產業政策在哪裡?

2014-08-14 12:55

台灣若還不面對產業創新實力衰退的情形,只是推自由化與國際化、只是要加速簽FTA,對提振未來經濟效果有限。

我常對朋友說,紐西蘭與他國簽FTA,心裡所想一定是要如何透過FTA去賣他們的奇異果、牛肉;韓國與他國簽FTA時,心裡所想則是如何去賣現代或起亞汽車。以上這兩個例子,凸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背後的產業目的或戰略。

拉回台灣,當我們推動服貿、貨貿、TPP、RCEP、FTA時,我只聽到「比韓國慢,要加速」、「再不簽就會被邊緣化」等消極論述,卻很少聽到產業目的的積極論點。人民當然會想問:台灣想靠FTA推廣的產業方向是什麼?我們想利用自由化、國際化達成什麼經濟目標?若這些都不提,只是像芝加哥鸚鵡一樣把「自由化、國際化」當成口頭禪,誤把市場手段當目的,以為自由開放台灣經濟就藥到病除,那就是愚人。

長久以來,台灣有些經濟學家深受芝加哥學派之毒,認為自由市場是偉大的、有效的,它會引導出經濟適合發展的產業,不需政府費心。他們甚至主張政府官員是不敏銳的,由他們去挑選產業方向往往會走錯路、花寃枉錢。台灣有些官員甚至以挫敗的「兩兆雙星」案例,去揭舉政府產業政策之一無是處。這樣論點我認為是錯誤的、愚蠢的。

首先,兩兆雙星產業是失敗了,但那只表示當年此案的策略構思沒有概念、分析做得不好,並不表示所有產業政策都該否定。經濟部有些官員的產業慣性思考很可笑:他們先看台灣當下某些資通訊產品組合,然後想在上游、中游或下游掌握更多關鍵組件的生產能力,希望能更穩固地拿下該類資通訊產品市場。當年台灣有不少所謂的產業政策,都是這樣「一廂情願」式的,完全從生產者上下游拓展角度觀察,極度欠缺利基分析,這樣的產業政策,不失敗恐怕也難。

好的、對的產業政策構思,應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與利基,政府官員不該永遠拿兩兆雙星壞例子,去合理化以後的不作為。更何況,同一批反對產業政策的官員,一再強調韓國的DRAM、面板、汽車產業多麼成功、多麼威脅台灣,但難道他們沒有看到,韓國正是產業政策布局最積極的國家?是政府介入產業兵團作戰最用力的國家?

推動自由化、國際化,用Thomas Friedman的話來說,就是要企業面對一個「平坦」的世界,但能在平坦世界馳騁而無往不利的,是強者;韓國四處簽FTA,正凸顯出他們若干產業政策的成功。台灣若還不面對產業創新實力衰退的情形,只是推自由化與國際化、只是要加速簽FTA,對提振未來經濟效果有限。只會主張放牛吃草的,不配稱為教育家;只會主張自由化、國際化的,也不配稱為經濟學家。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以色列的兩難:加薩走廊危機,以巴誓不兩立下還有解決方案?

2023-10-16

若中共犯台,52%美國人支持軍援!學者:2024總統大選至關重要,台灣人別有搭便車心態

2023-12-04

中國經濟這麼差,習近平垮臺指日可待?學者:一廂情願的誤判恐讓台灣陷入險境

2024-01-03

加薩走廊危機對台海兩岸的啟示:美國不會輸中國,最怕台灣48小時內投降,將致世界大災難

2023-10-27

國民黨侯友宜勝選,台灣更能爭取到美中衝突的緩衝?學者解析:永遠別寄望兩全其美,跟老共玩?玩死你

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