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別期待產業政策

別期待產業政策

2016-03-31 09:27

政府支持的不見得好,政府管制的通常更糟——如金融業,監管力道最強、弊案最多、競爭力最弱。

台灣有航太工業嗎?長榮集團有家公司叫「長榮航太」,不知算不算?

 

那麼,有汽車工業嗎?答肯定的人應該比較多了──組裝廠十幾家,各種零配件廠加起來應該逾千家,還不乏世界級的大廠;只是發動機、傳動軸這些核心組件,進不了第一級。

 

再問下去,機車、自行車、玩具車等,那就沒有疑問,有完整的生態系統,有代表性品牌,不管用哪個標準,都是扎扎實實的工業。

 

即將在五二○之後上任的準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能提供就業的才是好產業。這是好的開始。因為這個指標可以被量化,可以被檢測,不會淪為口水議題。當政府的有限資源要選擇投向時,能夠有「創造就業機會」當客觀指標,時間一到就有數字可檢驗,看看所謂的產業政策是否見效。

 

這指標對施政者拉攏選票有道理,對其他人呢?假如「雇工多」這標準適用於所有檢驗,那麼幹嘛要提升生產力?經營者何必費力改善經營效率?被視為工業四.○的機器人生產設備為何會成為重要趨勢?簡單而言,政府的指標不見得是民間的指標,通常更不是投資人的指標──嗯,很多時候,還是反向指標。生產力、人均產值這些比總雇用人數有意義,就算是國軍,也已不打人海戰術,也講求精實,何況民間產業?

 

要政府提產業政策,其實是計畫經濟遺毒。這種形態,只在有限的時間內、符合很多特定條件之下,才有幾個成功案例。越接近現代,大多數政府主導發展的產業,效益遠遠不如預期。文章開頭提到的幾個產業,航太與汽車是政府曾經扶植過的,自行車、玩具車是自生自滅,機車則是不被鼓勵的產業。可是開花結果的卻是兩輪產業,產業發展成效與政府政策並非正相關。

 

這矛盾不是台灣特產,許多人誤以為日本的通產省既有權勢,又有遠見;在其指導下,日本產業超英趕美。實際上,最強的日本汽車產業是當年通產省想要消滅的產業。因為日本面積窄小又不產油,解決交通問題最合理的方法是發展軌道交通而非汽車。一度幾乎全滅的美國汽車業,應該感謝日本通產省的「高瞻遠矚」,暗中詛咒「不聽政府指導」的豐田汽車。

 

政府支持的不見得好,政府管制的通常更糟。如金融業,監管力道最強、弊案最多、競爭力最弱。有台商不見得有金融業,沒有很多台商,它們肯定活不了。就以台灣最強的資訊產業來說,通訊業相對於計算領域是弱小許多;早年還設有警備總部時,老百姓可以自由地生產遊戲機或電算機,但不能未經申請就去製造電話等通訊設備。

 

央行三月中降息,並放寬對不動產的信用管制,這是資產股的利多。新聞發布次日,營建類股大漲。這只是題材而已,別太認真;央行目標不是復活房地產,是避免房賤傷銀,房仲業一倒,又毀了金融業。誰叫這兩個產業靠政府靠得那麼近!

延伸閱讀

OpenAI再度震撼全世界,算力需求迎來更快成長:除了輝達,ARM架構晶片商也將展現爆發力

2024-05-27

A股、港股最壞狀況過去,外資慢慢回流加碼,全面反攻正要開始!下一步可留意這些投資方向

2024-05-21

A股機會來了?「新國九條」再度推出,這6點成為投資新方向!

2024-04-29

6小時賣光212間豪宅,上海房地產出現搶購潮!當中國經濟離開加護病房,A股大底也不遠了

2024-04-23

美股第一季表現亮眼,接下來恐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壓力?AI應用才剛開始,看漲勢頭依然存在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