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彰化來的孩子一點也不輸人」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為何當年我選擇離開引以為傲的台大醫院

「彰化來的孩子一點也不輸人」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為何當年我選擇離開引以為傲的台大醫院
▲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

彰化,是孕育了黃明和一家世世代代的寶地,是他成長的地方、創業的開始,以及實現醫療夢想的所在。黃明和在他的行醫路上,秉持著「利他」的精神,就從彰化一路開拓醫療志業到全臺灣。而當初影響他回鄉開起醫療事業的關鍵,必須從黃明和在臺大的求學時期談起。

 

1958年,黃明和考進了臺大醫學院,在與他同屆的這批學生中,有著後來人稱「臺大十三太保」的菁英,而且這些同學在畢業後大多沒選擇出國深造,反而留在臺灣繼續耕耘。這些人後來有些擔任過臺大醫學院的院長、各科主任、副教授,乃至於臺大校長。其中有兩位還成為立委,那就是黃明和與沈富雄。

 

當年要進入臺大醫學院的窄門,實屬不易。據沈富雄的口述,當年一個班級100名學生,扣除僑生、保送名額,實際考上臺大醫學院的臺灣學生,只有42位,其中來自中南部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黃明和就是其中一位。

 

談起自己能躋身臺大醫學院學生之列,黃明和自謙地說:「我不是真的很會念書,當醫生也不是我從小的志願。」然而,有感於身為家中么兒,又由兄姊帶大,加上父親對兒女教誨甚嚴,黃明和為了不讓父親擔心,於是在學習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憑著專注的苦讀,從初中A段班就保送到彰化高中,最後大學放榜時,以黑馬之姿成為臺大醫學院學生。

 

初入臺大醫學院就讀時,黃明和很快就發現,他的同學們大多是來自建中、北一女和臺南的名校,出身中部的學生是少數,而他與來自臺中一中、後來成為臺大校長的陳維昭,就是其中兩人。正因為是少數,所以「來自彰化」對黃明和來說,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責任。「我知道來到臺大不容易,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向上,證明從彰化來的孩子一點也不輸人家!」黃明和說。

 

1965年, 黃明和從臺大醫學系畢業, 經過一年的實習後,展開了住院醫師的訓練。然而,在擔任住院醫師的第3年,也正是他決定離開臺大醫院、回到家鄉彰化服務的一年。讓他做出如此艱難且重大的決定,全是因為胃潰瘍的宿疾復發,讓他難以在競爭激烈的臺大醫院中,完成總醫師訓練。

 

住院醫師,就是24小時都住在醫院裡,只允許每週外宿2次。當時,臺大醫院是一年10個外科醫生畢業,且只有一位才能晉升為總醫師,因此同學間的關係再好,也存在著競爭關係。臺大醫院的總醫師篩選方式如同金字塔:第一年, 多數新人選擇繼續努力打拚,經過第2、第3年的投票,加上第4年的篩選後,總住院醫師除了外科有兩位,其他每一科只會留下一位。

 

不斷朝金字塔頂端邁進的黃明和,即使在擔任高壓的住院醫師時,也與同學、老師的關係友好,不過卻在研究計畫進行得非常順利時,胃出血又再次發作了。那次黃明和緊急進行手術,雖然順利切除部分的胃,但外露的縫線遲遲沒有脫落,甚至勾到其他臟器,造成他吐血的狀況。那時身邊的同學、親友都相當心疼他,即使知道他好勝心強,也紛紛勸他離開競爭激烈的臺大醫院,回彰化休養。

 

「臺大外科史上,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但沒有完成總醫師訓練的只有3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黃明和說。當他面對如此困難的決定,曾經是同學的陳維昭也表示不捨。「因為我們待的地方叫臺大醫院, 就是沒有辦法跟一般人一樣, 可以有正常的休息、適度的放鬆,所有的時間、競爭、壓力,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

 

手術後沒多久,黃明和曾在臺北短暫休養一段時間,並陷入了人生最重大的抉擇—以研究計畫申請出國學習肝臟移植,或返鄉開業。

 

現任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的廖國超先生,同時也是黃明和夫人陳雪芹的姪子,在黃明和於臺北沉潛休養的日子裡,因為週間住校,週末會回臺北的外祖父母家,有時候會看到開刀後靜養的黃明和(那時陳雪芹女士在東門的彰化銀行上班,黃明和開刀後就在陳家臺北的住處靜養)。「那時電視只有兩台,華視、中視,別人在看電視的時候,他都不看。只要他遇到什麼醫學上的問題,就會馬上查文獻,一低頭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這是廖國超對這位未來姨丈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後來,因為獎學金次年才發放,最終黃明和選擇離開了他曾經打拚過、也引以為傲的臺大醫院,他像被宣告失敗、因傷提早退役的軍官,被迫離開屬於他的戰場,回到資源相對缺乏、技術落後、環境貧瘠的彰化重新開始。只是黃明和沒想到的是,在彰化,有更多等待醫療機會的民眾,他也將在這裡開啟他全新的醫療志業。

 

▲黃明和為當年彰化高中唯一應屆考上臺大醫科的畢業生。(圖片來源:《做蒼生之大醫》)

 

開啟醫療的第二人生

 

黃明和在臺大醫院訓練的後期,雖然仍在病中,卻仍持續做研究,尤其是他參與李俊仁教授領導的換腎小組,完成了亞洲第一例腎臟移植的成功案例,讓他後來被派去做「免疫學」的研究檢查。因為換腎最怕排斥性,因此能夠成功免疫才是致勝關鍵。後來,他還跟著潘以宏教授做當時非常先進的抗淋巴血清研究。「他那時就算不走臨床,走研究方面一定也是非常成功的。」身為十三太保之首的陳維昭肯定地表示。

 

回到彰化後,黃明和先到了省立彰化醫院外科服務,看起來似乎離開臺大這個眾所矚目的擂台,就此無人聞問。然而,當年留下來的同學們卻不是如此看他的。陳維昭表示:「其實我們(臺大十三太保)的人數不只13人,很多沒有留在臺大的人也發展得很好,像黃明和就是,只是每次我們一聚會,外界還是會稱我們是十三太保。」

 

▲黃明和回母校彰中校慶頒發獎學金。(圖片來源:《做蒼生之大醫》)

 

如今回頭看黃明和當時的選擇,沈富雄認為,當時臺大醫學院畢業的學生,若沒有出國而是留在臺灣,不是在臺北就是返鄉。他說:「回到家鄉,先在省立醫院做事,等當上主任,人脈時機成熟了,再開一間有規模的醫院,這條路非常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讓人很羨慕。像黃明和就是,還有敏盛醫院的楊敏盛。」

 

回家鄉服務的黃明和,與同學們各自在不同醫療體系裡打拚著,而據沈富雄、陳維昭與王正一等人的說法,當時有些同學從國外回來臺灣重新謀職,卻無法順利銜接工作時,黃明和只要聽說了,就會邀請他們到自己醫院的體系裡工作,不論是哪一科,都會給予最優渥的待遇。像這樣的同學情誼,也讓黃明和在後來從事立委期間,與王正一共同研究出「健保草案」與「愛滋病防治條例」等相關議題,而陳維昭至今仍是秀傳醫療體系的榮譽總裁。在同學眼中,黃明和重情,也重才,人脈通暢、與人為善,就像他名字裡的「和」一樣。

 

或許人生的路無法重來,在每個人生的決斷點,都會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使內心感到惶恐。但黃明和在人生最艱難的當下,秉持著事事用心、追求卓越、與人為善和利澤他人的精神,默默在每條路上種下良善的種子,也因此,即便時間更迭,仍讓許多人敬佩他的胸懷與感念他的付出。

 

作者簡介_黃明和/口述;謝淑靖、陳岱華/撰述;李尚潔/校訂

黃明和/口述

1940年3月1日生於彰化,現任秀傳醫療體系總裁。
1965年,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其後並取得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71年,離開任職4年的臺大外科,回到故鄉擔任省立彰化醫院外科主任兩年。1973年自行創業開設黃明和外科醫院,廣受鄉親愛戴與佳評。
1980年為擴大服務,以父之名,開設現代化的秀傳紀念醫院,招募優秀人才、購置尖端儀器,以「用心、創新、視病猶親」的宗旨來回報鄉親。之後,數十年間,相繼開設了彰濱、臺北、竹山、臺南、岡山各院區,成為頗具規模的秀傳醫療體系。
其間於1987年為改革醫療政策投入選舉,擔任了3屆9年的立法委員,號召成立「厚生會」,群策群力推動全民醫療保險及社會福利政策。
2008年開設亞洲最大、水準最高的微創手術訓練中心,匯集全球超過800名微創手術權威,每年培訓海內外逾2000名外科醫師,迄今將近兩萬名。
2021年,高雄路竹秀傳院區動工,親自運籌帷幄,首期工程斥資30億,在人工、物資飛漲中順利進展。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做蒼生之大醫

延伸閱讀

如果無法成為醫師那要做什麼?他從哈佛畢業走到視障特許金融分析師:「學習」永遠不會背叛你

2023-05-03

從扛瓦斯小弟到卸任8年屏東縣長公職!潘孟安:從政快30年,我最憧憬退休後做「這件事」

2023-03-22

台達電(2308)創辦人鄭崇華聊創業:當時我想我定是瘋了,創業後10幾年,我一天到晚擔心公司會倒掉...

2023-03-09

「那時最好的學生不是學理工就是念醫科...」貝爾實驗室全球執行副總裁許濬:填志願影響一生

2023-02-22

退伍隔天就回鄉接家業!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接班前10年我都在學「圓融不唐突」有多重要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