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8成民眾拒絕無效醫療,為何臨終前仍平均「臥床8年」?在台灣,不住院、不插管,竟成了一種奢望。本書作者宮本禮子巡診時,聽到一位86歲長者哀求「求求你,放了我吧!」這位老人因為肺炎就醫,加上他會拔掉點滴,所以兩手都被粗繩綁在病床的護欄,身體也被拘束帶綁在床上,拘束帶甚至還上鎖。
這段回憶讓她至今都難以釋懷、有罪惡感。一位護理師曾憤怒地對她說:「難道這一切是正常的嗎?如果是,那醫療簡直是把高齡者的醫療,當成生財工具!」甚至還有護理師因此對年齡增長感到恐懼。
作者宮本顯二則指出,日本的醫療水準雖高,但有很多長年臥病在床、無法行動,正在做中心靜脈注射或經腸道營養的老人,相對的,歐美卻沒有長年臥床長者。關鍵在於,歐美人普遍認為,高齡者到臨終期會自然失去食慾,不應用人工補充營養、醫療強行延命。
「求求你,就放了我吧!」病人苦苦哀求 成了醫師揮之不去的罪惡感
這是在以前執業過的醫院裡發生的故事。某位進入安老院的86歲男性,因為肺炎被送到醫院來。由於他會拔掉點滴,所以兩手都被粗繩綁在病床的護欄上。
接著,他會拼命想要坐起來,因此身體也被拘束帶綁在床上,拘束帶甚至還上了鎖。這麼一來,患者連翻身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我在例行巡診鄰床的病人時,聽到那位患者用極為悲憤的聲音叫喊著:「求求你,就放了我吧!」過不了幾週,那位患者就過世了。
我不是他的主治醫生,沒有權力治療及中止拘束他身體的行為,但對於那位在痛苦的身心環境中辭世的患者,至今我仍感到罪惡感。
被插呼吸器、綁手、長褥瘡 晚年只能用眼神求救
現今的日本,即使看不到治癒的希望,為了治療仍舊插上呼吸器的病例到處都有。為了避免患者因痛苦而拔掉氣切管,必須將他們的雙手綁住,氣切後也無法發出聲音。
長時間的痛苦,讓他們僅能瞪大了眼睛,用眨眼來求救。一位護理師曾憤怒地對我說:「難道這一切是正常的嗎?如果是,那醫療簡直是把高齡者的醫療,當成生財工具!」
進入臨終階段,由於身體的代謝和循環狀態每況愈下,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褥瘡,並且不斷惡化。
在高齡者病房工作過的業界人士,絕大多數都會說自己將來不要接受如此折磨的醫療。甚至還有護理師因此對年齡增長感到恐懼。我認為,現今真的需要一種能夠讓人安心老去的醫療才行。
日本臥床老人遍佈 為什麼在歐美沒有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不管哪本關於社會福利的書刊,都會提到在歐洲的人權社福大國丹麥、瑞典等國,沒有所謂的長期臥床的老人。
我不禁想知道其它國家的情況,因此在學會的邀請演講中,請教了數位來自英國、美國、澳洲的醫師,他們的回答是:「在我們國家,也沒有長臥在床的老人。」
相對地,在日本的老人醫院呢?不必我多說,長年臥病在床、無法行動,正在做中心靜脈注射或經腸道營養的老人不計其數。
非常不可思議,日本的醫療水準絕對不低,甚至可說比其它國家更加先進才對。
「為什麼其它國家沒有臥床的老人呢?」
我在瑞典找到了答案。2007年,我和同為醫師、專攻失智症醫療的妻子一起,經由塔克曼醫師的引薦,有幸拜訪位於斯德哥爾摩近郊的醫院及老人照護設施。
如我們的預想,諸院所中,連一位長臥的老人都沒有。不僅如此,也沒有任何一位高齡患者使用胃造口或經腸道營養法。
不點滴、灌食、綁手腳 歐美老人怎麼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其原因在於,在歐美人的普遍認知裡,高齡者到了臨終期會自然而然失去食慾,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使用經腸道營養或點滴等人工補充營養的方式為高齡者延命,也就是干涉他人的自然發展,反而被視為一種侵害人權與倫理的行為,更會被認為是在虐待老人。
當地並不會在高齡者開始無法進食時,給與經腸道營養或點滴,就算發生感染引起肺炎,也不會施打抗生素,僅投以內服藥。當然也就不會有必要將患者的手腳綁起來。
單刀直入地說,大多數的患者在進入意識不明的長臥狀態前,就自然地壽終正寢了,這樣的社會不會製造出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
作者簡介
宮本顯二
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北海道中央勞災醫院榮譽院長。
1951年出生於北海道,畢業於北海道大學醫學院。
宮本禮子
「日本尊嚴死協會」理事及北海道分部負責人、前江別鈴蘭醫院失智症醫療中心主任,同時擔任日本老年精神醫學會、日本失智症學會的專科醫師與顧問醫師。
自2006年起開設健忘門診,致力於失智症醫療研究。2012年起擔任「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代表人。
本文摘自啟示《不在病床上說再見:擺脫插管與延命,不讓自己與家人受苦的尊嚴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