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米酵菌酸」是什麼?我吃隔夜飯會中毒?10種可能產生毒素食物!「如何保存才安全」一文搞懂

「米酵菌酸」是什麼?我吃隔夜飯會中毒?10種可能產生毒素食物!「如何保存才安全」一文搞懂

數位內容部整理

生活消費

shutterstock

2024-03-29 10:00

信義A13「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截至周四(3/28)晚間已累計18案例,包含2死亡、5重症。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晚間說明,台大法醫研究進行解剖,第一位39歲死者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這是台灣第一次驗出相關毒素。

由於台灣未曾有過這樣的案例,讓不少民眾都在問:該怎麼避免誤食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吃隔夜便當會中毒嗎?

10種米酵菌酸可能存在的食物

 

事實上,米酵菌酸可能存在的食物包括: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發酵玉米麵等,而重複加熱的飯、麵食,也都有可能存在。

 

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米酵菌酸較常出現在有脂肪酸的食物中,包括椰子、玉米等,在22度到33度、環境PH酸鹼值中性,容易讓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米酵菌酸,進而影響肝、腎,症狀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嚴重時恐危及生命。

 

吳秀梅說,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因此要注意不要食用食用長期儲存於不當環境的澱粉及發酵食品。

 

 

「隔夜便當」不是毒素溫床:米飯即時冷藏不必擔心中毒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將米飯類放常溫超過2小時,才是產生毒素關鍵。

 

楊振昌說,大家想像的「隔夜便當」並不是毒素溫床,只要米飯能即時冷藏,就算是隔夜便當也不必擔心中毒。

 

如何避免毒素產生?不吃「不是新鮮烹煮、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提醒民眾,要如何避免毒素產生?最重要的就是不吃「不是新鮮烹煮、而是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

 

營養師程涵宇則在個人網站提醒,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即使食物受到污染,仍具有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民眾煮飯把握煮剛好原則,「當天要吃多少煮多少不要剩。」

 


 

剩飯剩菜不用等涼:直接放冰箱就對了

 

程涵宇說,萬一真的有剩飯剩菜絕對立刻進冰箱,放在室溫下等它涼再放冰箱完完全全就是錯誤觀念,而且還大大提高食物中毒風險!

 

 

相關新聞:

 

39歲寶林死者驗出「米酵菌酸」!台大權威教授:細胞瞬間失去能量、腦部心臟肌肉全癱「最嚴重1小時死亡」

 

中毒將致腦部心臟肌肉全癱瘓,嚴重時症狀出現後1至20小時死亡

 

晚間衛福部記者會上,台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說明,米酵菌酸來自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會直接影響到細胞能量供應。

 

當體內細胞瞬間失去能量,直接影響到耗氧量較大器官最快受損,造成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腦部心臟肌肉全部癱瘓,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1至20小時死亡,國外報告的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吃進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只能以支援療法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也說,米酵菌酸毒素會直接攻擊人體細胞線粒體,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只要1毫克就會致命。

 

若吃進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嚴重者可能1天內昏迷、休克、肝腎等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達4成以上。由於目前尚無解毒劑,只能給予中毒患者支援療法,如呼吸衰竭就插管、休克就打強心劑。

 

由於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民眾對於飲食要格外小心。

 

相關新聞:

 

寶林39歲男解剖發現「米酵菌酸」台灣首驗出!吃粿條如何迅速害肝衰竭?腎臟醫:這種白飯隔餐會出現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不想被外資、主力當韭菜 又不易看出財報數字的魔鬼 該怎麼辦? 只有「童叟無欺」的裸K不會騙你!

2022-03-31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光繳稅就6400萬!八年級低薪宅宅每天盯盤17小時,翻成交量5千億當沖股神:我不怕賠錢,只怕自己無法突破

2024-04-01

股票下跌幾%該停損賣出?年成交量3千億、光繳稅就2億...台股當沖之王巨人傑揭「停損唯一標準」

2024-04-08

中華電、大成、台肥...主力最愛的「股票田僑仔」資產概念股該怎麼買?張真卿:1情形千萬別進場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