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那些年 老師教我的本事

那些年 老師教我的本事

高中時將課程整理成層次分明的大綱、原則、關鍵詞背誦;或許未來會忘了內容,但是可以養成思考習慣。下過這些苦工夫,再來「翻轉」,效果應該會更好。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推廣個案教學,到處介紹個案教學的優點。其實除了「互動討論」之外,還有許多學習方法,不僅更扎實,而且在年輕時更有必要。
 

我在高中時有三位老師,他們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對我後來的學習與思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位是教本國歷史的劉昌洪老師。他的教學方法是講課和抄筆記,課前將章節內容整理成層次分明的大綱,上課時說明;或講一段「故事」後,再用典雅文句,就其在大綱中的層次,簡要寫在黑板。
 

因為每月要小考,我們必須逐句抄錄,並全文背誦。此一作法的最大好處是學會如何將長篇文字,整理成條理分明的「知識體系」;第二個好處是由史書摘錄下來的典雅文句,在背誦之後,多少可以提升中文寫作上的「文化成分」;第三個好處是聯考看到題目後,不必重新摘要整理,即可作答。

第二位是教中外地理的佘其玉老師。她先將課本內容整理成大綱,但黑板上只有大綱及關鍵詞,而無文句;二是要求學生依課本內容,繪製地圖。大綱可以直接寫在課本空白處,每次快速回顧,自然可以將這些關鍵詞系統化地在心中再次加深印象。這種方法也可以轉移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上。

第三位是教高三英文的婁子豐老師。他系統化地整理出「發音方法」及「英文文法」的原則與例外,可以將這些整理成一年之內教完的原則大綱,真不簡單。

劉老師和婁老師在當時是補教界名師,外界聲望很高。然而在面對校內我們這種「放牛班」時,也毫無鬆懈,其嚴謹敬業的教學態度,讓大家由衷尊敬。

 

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有其作用。從前學的歷史和地理,或許已經忘了大半;然而我們被要求的學習方法,例如,聽講同時摘要整理筆記、歸納層次分明大綱的能力、圖像化學習與思考習慣,以及從大綱中去記憶,並快速連結內容的作法,卻是終身受用不盡的。
 

下過這些工夫再來「翻轉」,效果應該會更好。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大學的立基是互動式教學

2020-04-29

及早培養能獨當一面的人才

2019-12-04

總體策略成敗在於人性

2019-10-08

如何發現自己知能的不足

2019-08-14

從解決問題中自我成長

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