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切片檢查判讀 掌握癌症治療黃金期

切片檢查判讀 掌握癌症治療黃金期

任中龍

健康

shutterstock

825期

2012-10-11 14:17

作家苦苓自曝罹患腎臟腫瘤,但因害怕知道結果而拒絕切片檢查。醫師提醒,癌症檢查是以影像檢查作為第一線判讀依據,若醫師建議切片檢查,最好遵照醫囑,否則恐錯過治療黃金期。

作家苦苓日前在談話性節目上,驚爆自己五年前在醫院照超音波時,發現腎臟組織上長了一顆腫瘤,但因為膽子小害怕知道結果,沒有進行切片檢查,所以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腫瘤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

看到苦苓這樣的例子,一定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苦苓可以不用切片檢查,還依舊健健康康的呢?

聽過苦苓描述病情的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楊友華說,當初苦苓是在做腹部超音波時,掃描到右側腎臟有一個陰影,才會被告知有腫瘤風險,「這樣的狀況很常見,一般會先認定為囊腫,但為求謹慎,大部分醫師會建議最好做切片檢查,以確定是否有惡性腫瘤的可能。」

 

腫瘤切片檢查

▲苦苓樂觀面對腎臟腫瘤是件好事,但拒做切片檢查,醫生並不認同。(圖片來源/苦苓提供)
 

逃避病情延誤治療


楊友華說,其實苦苓算是一個特例,因為他是用很正向態度面對身體健康所產生的變化,但一般人可不是苦苓,如果聽到醫師說有腫瘤,大多會陷入焦慮、不安,「有時候人處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對健康產生的傷害,比癌症更嚴重。」

楊友華並提醒,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苦苓一樣幸運,其實逃避病情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與其因不明白病況而自我揣測、擔憂,不如積極進行檢查反而對病情治療更有幫助。

「就像屋內窗簾已經燒起來了一樣,總不能等到燒到沙發、家具後,才想要拿滅火器滅火吧!」楊友華這麼形容。

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趙大中則說,目前在癌症篩檢上還是以「影像」為主,包括X光、超音波等,作為第一線使用工具。若發現有些陰影,則進一步要求進行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檢查,讓醫師獲得更多判讀的資訊。

趙大中解釋,醫師可以從更精細的影像資料中,看到病灶的形狀、血流狀況等詳盡的腫瘤狀況,若是發現腫瘤出現邊緣不規則、血流明顯增多等惡性腫瘤特徵,就會要求病人最好進行切片,從切下來的腫瘤組織中直接檢驗與判讀。

「但不可否認的,還是有許多病患不願意做切片,特別是年紀大的老人家。」趙大中感嘆,有些長輩還是有「切片就會讓癌細胞擴散」、「一切就會死掉」等錯誤觀念,往往耽誤治療進度。「像苦苓這樣的例子其實會誤導民眾,如果醫師建議切片檢查,最好遵照醫囑以免拖延病情。」

如果真的不想做切片手術,趙大中建議,一定要進行密集且定期的影像追蹤檢查,確定腫瘤增生速度、形狀是否有所改變,「至少每三個月、半年都要檢查,即使是切片後確定為良性腫瘤者,也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期追蹤。」

 

良性腫瘤也要追蹤


為什麼腫瘤確定為良性也要定期追蹤呢?趙大中解釋,切片檢查雖然能確定大部分的腫瘤資訊,但檢查準確度並不是百分之百。「特別是一些比較小的腫瘤,有時切片時沒有切到腫瘤中心部位,或是切到與正常組織混雜的組織,都有可能影響判讀結果。」

趙大中就曾經碰到一位胰臟癌患者,明明從影像資料結果看起來就是癌症,但是經過五次切片結果都顯示正常,直到第六次才證實是癌症。「特別是比較深部或是比較小的腫瘤組織,更應該特別謹慎。」趙大中這麼提醒。

雖然目前癌症檢查還是有盲點,有些人為了謹慎起見,甚至自掏腰包做高階影像(如PET正子掃描)。但趙大中強調,沒有什麼檢查的準確度可以到達百分之百的準確度,要預防癌症,除了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多吃蔬果、避免高脂飲食外,也可以多利用國民健康局提供的癌症篩檢服務,經濟又實惠。

最後就是聽從醫師建議,該做什麼檢查或治療就做,才是面對癌症的最佳態度。

癌症檢查與判斷流程

1.一般性檢查:透過一般影像例行性檢查,如腹部超音波,若發現異常即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2.斷層掃描:透過以斷層掃描為主的影像檢查,獲得更精準的影像判讀資訊。
3.良性追蹤:若影像判讀為良性,會依不同狀況安排後續追蹤,如每三個月或半年再做一次影像檢查。
4.不正常時切片:若判讀有癌症可能性,會做組織切片手術,更直接確認腫瘤狀態。
5.依切片結果進行治療計畫:醫師會依照切片結果,決定治療計畫,如手術方式、手術範圍、深度等。

國健局補助癌症篩檢項目

1.乳癌篩檢: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的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篩檢。
2.子宮頸癌篩檢: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3.口腔癌篩檢: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民眾,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4.大腸癌篩檢:補助50歲至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資料來源:國健局網站

延伸閱讀

狂買債券快1年,價格頻破底怎辦?免驚!把握「降息送分題」逾2成報酬率這樣到手

2023-10-18

債券殖利率20年最佳,別再問何時進場了!基金教母蕭碧燕「債券投資2大重要觀念」:挑到配息你滿意

2023-10-05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22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

0050、0056...存股ETF得懂「折溢價」是什麼!億元教授用債券ETF為例:大戶如何創造套利空間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