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伍迪‧艾倫:「除了我的藝術繆思之外,我對誰都不服從!」

伍迪‧艾倫:「除了我的藝術繆思之外,我對誰都不服從!」

2014-12-23 14:01

伍迪艾倫的劇本致力於探討人們如何努力想要找到幸福—透過愛情,透過成功,透過一些笑聲,但他筆下的角色又屢戰屢敗地發現這些慰藉的無常。

傳奇大師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很少電影藝術家像伍迪‧艾倫 一樣,多產、才華洋溢,卻又非常輕蔑自己的作品。「我躺在家裡的床上寫東西,腦子裡有一堆不可思議的點子。」他曾經這麼說。「我以為自己一出手就會是《大國民》,一定會是非常好的作品。然後我把電影拍出來,看到的成品卻讓我覺得丟臉到家了,心想:『我是哪裡做錯了?』」

他實在太謙虛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伍迪‧艾倫 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Bronx),一九六九年起開始持續自編自導(也經常自演)。他既能寫爆笑的喜劇,也可以製作發人深省的戲劇。早在童年時期,他就對這兩者著迷。青少年時代的他已經在寫笑話投稿地方報紙賺稿費,卻也對登上美國電影院大銀幕的偉大歐洲電影非常感興趣。「突然間我發現,電影其實可以這麼美好。」他回憶道。他的電影生涯真正的啟航,是一九六五年寫的喜劇《風流紳士》(What s New Pussycat?),

由於對最後的成果很不滿意,從此深信未來一定要執導自己的劇本。就這樣,他開始獲得高度的創意主控權,成為好幾代電影人欣羨的對象。伍迪‧艾倫 早期的喜劇片《傻瓜大鬧科學城》(Sleeper, 1973)、《愛與死》(Love and Death, 1975)獲得成功後,後來再以《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7)達成創作生涯上的重大突破。
圖2:《我心深處》,1978
圖3:《漢娜姊妹》,1986
圖4:《開羅紫玫瑰》,1985
圖5:《賢伉儷》,1992 
 
這部成熟的浪漫喜劇贏得四座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與最佳原創劇本,由伍迪‧艾倫 與共同編劇馬歇爾布利克曼(Marshall Brickman)一起獲獎。伍迪‧艾倫 決心挑戰自己的極限,接下來幾年拍攝的電影,展現了他宏大的企圖心,從《我心深處》(Interiors, 1978)這種伯格曼風格的戲劇,到規模宏大、浪漫又憂鬱的《曼哈頓》(Manhattan, 1979),再到受《八又二分之一》(8 1/2)啟發的《星塵往事》(Stardust Memories, 1980)。在嚴肅與輕鬆的事件之間切換,從此成為伍迪‧艾倫 作品的基礎。

的確,他最好的一些電影都是結合這兩者的作品,包括《漢娜姊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罪與愆》(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與《賢伉儷》(Husbands and Wives, 1992)。伍迪‧艾倫 曾獲二十三項奧斯卡獎提名,拿過四座獎:三座劇本獎與一座導演獎。從他不愛出風頭的作風來看,他大概會覺得自己拿的獎項並不重要(一九七四年,他曾說過:「頒獎這整個概念就是很蠢的事。」),可能對那些跟他合作的演員拿到六座奧斯卡獎這件事反而比較有感覺,而這應該也是為什麼演員很樂意加入他劇組的原因之一,儘管他們參與的可能是酬勞不高的小角色。

當代的電影編劇中,鮮少人可以寫出這麼多令人難忘的角色,不論是《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裡大蕭條時代下為電影瘋狂的妻子(米亞法蘿Mia Farrow飾演)、《罪與愆》裡通姦的殺人兇手(馬丁蘭道Martin Landau飾演)、《另一個女人》(Another Woman, 1988)中情感疏離的哲學教授(吉娜羅蘭Gena Rowlands飾演),或是《安妮霍爾》裡令人喜愛的電影同名女主角(黛安基頓Diane Keaton飾演)。

儘管伍迪‧艾倫 如此多產,他的生涯也經歷過幾段停滯期。他拍過近五十部電影,不可能每一部都成功。但即使是他最弱的作品,也展現了他在永恆的人性議題上的洞見。伍迪艾倫的劇本致力於探討人們如何努力想要找到幸福—透過愛情,透過成功,透過一些笑聲。但他筆下的角色屢戰屢敗地發現這些慰藉的無常,而這個事實也為其電影提供了辛辣的諷刺性。

直到今天,年近八十的他仍然像他的角色一樣在尋找。對全世界的觀眾而言,伍迪‧艾倫 在意義上不眠不休的追尋,是電影藝術在過去四十年間給我們最重要且影響深遠的珍寶之一。「除了我的藝術繆思之外,我對誰都不服從。」談到他如何決定下一部作品的題材時,伍迪‧艾倫 曾這麼說。「評論與商業上的反應並非那麼有意義;製作電影的經驗才重要。執行你的創意,表現你自己,保持自己的眼光,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提姆‧葛爾森 Tim Grierson
專業影評暨樂評,作品散見於《銀幕》雜誌國際版(Screen International)、《洛城週刊》(L.A. Weekly)、《後台》雜誌(Backstage)、《村聲》(The Village Voice)、《左輪手槍》音樂雜誌(Revolver)、《禿鷹》雜誌(Vulture)、《連線》雜誌(Wired)、《混合器》音樂雜誌(Blender),網路媒體則有About.com, IFC.com, Yahoo Movies與Gawker.com。
曾擔任「光之城,天使之城」影展(City of Lights, City of Angels (COL•COA) Film Festival)評審,目前擔任洛杉磯影評協會副主席。
其他著作有:FilmCraft系列《攝影師之路》(合著)、搖滾樂手馬克‧艾佛瑞(Mark Everett)傳記《閃爍燈光與其他的醒悟:鰻魚樂團的故事》(Blinking Lights and Other Revelations: The Story of Eels)。

出版:漫遊者/大雁文化

書名:編劇之路:世界級金獎編劇告訴你好劇本是怎麼煉成的

 
目錄:
前言
--霍杉‧阿米尼(Hossein Amini)伊朗/英國
代表作品:《落日車神》(Drive, 2011)、《慾望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 1997)(英)
歷年作品:《光之消逝》(The Dying of the Light, 1992)、《深層的祕密》(Deep Secrets, 1996)、《絕戀》(Jude, 1996)、《關鍵時刻》(The Four Feathers, 2002)、《公主與狩獵者》(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2012)

--吉勒莫‧亞瑞格(Guillermo Arriaga)墨西哥
代表作品:《火線交錯》(2006)、《靈魂的重量》(21 Grams, 2003)、《愛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
歷年作品:《馬奎斯的三場葬禮》(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2005)、《燃燒的原野》(The Burning Plain, 2008)

--約翰‧奧古斯特 (John August)美國
代表作品:《大智若魚》(Big Fish, 2003)、《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歷年作品:《黑影家族》(Dark Shadows, 2012)、《狗男女》(Go, 1999)、《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 2000)、《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Charlie’s Angels: Full Throttle, 2003)、《九度空間》(The Nines, 2007),以及動畫電影《冰凍星球》(Titan A.E. , 2000)、《提姆波頓之地獄新娘》(Corpse Bride, 2005)、《科學怪犬》(Frankenweenie, 2012)

-傳奇大師/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美國

--馬克‧邦貝克(Mark Bomback)美國
代表作品:《煞不住》(Unstoppable, 2010)、《終極警探4.0》( Die Hard 4.0, 2007)
歷年作品:《夜半鈴聲》(The Night Caller, 1998)、《嬰魂》(Godsend, 2004)、《超異能冒險》(Race to Witch Mountain, 2009)、《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 2012),以及未掛頭銜的《康斯坦汀:驅魔神探》(Constantine, 2005)、《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2011)

--尚-克勞德‧卡黑耶(Jean-Claude Carrière)法國
代表作品:《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988)、《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 1990)、《錫鼓》(The Tin Drum, 1979)、《青樓怨婦》(Belle de Jour, 1967)
歷年作品:《週年紀念日快樂》(Happy Anniversary, 1962)、《女僕日記》(Diary of a Chambermaid, 1964)、《銀河》(The Milky Way, 1969)、《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自由的幻影》(The Phantom of Liberty, 1974)、《朦朧的慾望》(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1977)、《馬丹.蓋赫返鄉記》(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1982)、《靈異緣未了》(Birth,2004)與《白色緞帶》(The White Ribbon,2009)

--李滄東(Lee Chang-dong)南韓
代表作品: 《生命之詩》(Poetry, 2010)、《綠洲》(Oasis, 2002)
歷年作品:《星光島》(To the Starry Island, 1993,合寫)、《美麗青年全泰一》(A Single Spark, 1995)、《青魚》(Green Fish, 1997)、《薄荷糖》(Peppermint Candy, 1999)、《密陽》(Secret Sunshine, 2007)

-傳奇大師/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瑞典

--史蒂芬‧葛漢(Stephen Gaghan)美國
代表作品:《諜對諜》(Syriana, 2005)、《天人交戰》(Traffic, 2000)
歷年作品:《火線衝突》(Rules of Engagement, 2000)、《失魂落魄》(Abandon, 2002)、《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The Alamo, 2004)、《玩命派對》(Havoc, 2005)

--克里斯多夫‧漢普頓(Christopher Hampton)英國
代表作品:《贖罪》(Atonement,2007)、《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 1988)、《玻璃情人》(Carrington, 1995)
歷年作品:《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 1995)、《危險療程》(A Dangerous Method, 2011)、《致命化身》(Mary Reilly, 1996)、《 沉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 2002)、《真愛初體驗》(Chéri, 2009)、《祕密間諜》(The Secret Agent, 1996)、《救援風暴》(Imagining Argentina, 2003)

--大衛‧黑爾(David Hare)英國
代表作品:《為愛朗讀》(The Reader, 2008)、《時時刻刻》(The Hours, 2002)、《烈火情人》(Damage, 1992)、《不速之客》(Wetherby, 1985)
歷年作品:《夜巴黎》(Paris by Night, 1988)、《無肩帶》(Strapless, 1989)、《第八頁》(Page Eight, 2011)

-傳奇大師/帕迪‧查耶夫斯基(Paddy Chayefsky)美國

--安德斯‧湯瑪士‧詹森(Anders Thomas Jensen)丹麥
代表作品:《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2010)、《變奏曲》(Brothers, 2004)、短片《選舉之夜》(Election Night)
歷年作品:《敏郎悲歌》(Mifune, 1999)、《閃爍的光》(Flickering Lights, 2000)、《只賣有機肉》(The Green Butchers, 2003)、《窗外有情天》(Open Hearts, 2002)、《婚禮之後》(After the Wedding, 2006)、《愛情摩天輪》(Love Is All You Need, 2012)、《二手書之戀》(Wilbur Wants to Kill Himself, 2002)、《亞當的蘋果》(Adam’s Apples, 2005)、《浮華一世情》(The Duchess, 2008)、短片《新房客》(The New Tenants, 2009)

--比利‧雷(Billy Ray)美國
代表作品:《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2013)、《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2012)、《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 2003)
歷年作品:《夜色》(Color of Night, 1994)、《火山爆發》(Volcano,1997)、《哈特戰爭》(Hart’s War,2002)、《空中危機》(Flightplan,2005)、《雙面特勤》(Breach, 2007)、《絕對陰謀》(State of Play, 2009)

--惠特‧史蒂曼(Whit Stillman)美國
代表作品:《大都會》(Metropolitan, 1990)
歷年作品:、《情定巴塞隆納》(Barcelona, 1994)、《最後迪斯可》(The Last Days of Disco, 1998)、《待解救的少女》(Damsels in Distress, 2012)

-傳奇大師/班‧赫克特(Ben Hecht)美國

--蘿賓‧史威考(Robin Swicord)美國
代表作品:《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008)、《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 2005)、《新小婦人》(Little Women, 1994)
歷年作品:《超異能快感》(Practical Magic, 1999)、《獻給耶穌的改裝賽車》(Stock Cars for Christ)、《來電的感覺》(Shag, 1989)、《小魔女》(Matilda, 1996)、《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2007)

--卡洛琳‧湯普森(Caroline Thompson)美國
代表作品:《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 1990)、《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 1991)
歷年作品:《看狗在說話》(Homeward Bound: The Incredible Journey, 1993)、《神駒黑美人》(Black Beauty,1994)、《我的金剛寶貝》(Buddy, 1997)、《白雪公主:最美麗的女人》(Snow White: The Fairest of Them All, 2001)、合寫《地獄新娘》(Corpse Bride, 2005)、《黑暗之光首部曲微光城市》(City of Ember, 2008)

--大衛‧偉柏‧皮博斯(David Webb Peoples)美國
代表作品:《殺無赦》(Unforgiven, 1992)、《未來總動員》(Twelve Monkeys, 1995)、《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
歷年作品:《小人物大英雄》(Hero/Accidental Hero, 1992)、紀錄片《崔尼蒂原子彈試爆之後的日子》(The Day After Trinity, 1981)、《壯士血》(The Salute of the Jugger/The Blood of Heroes, 1989)

-傳奇大師/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與I.A.L.戴蒙(I.A.L. Diamond)

專有名詞釋義
索引

延伸閱讀

「才兩個月就把車做出來了!」 日本汽車業37年戰將操盤電動車 親身體會什麼是鴻海速度

2023-10-20

「誤判人類是汽車」特斯拉機器人金屬利爪插入手、背 工程師血濺工廠!馬斯克:它不是我製造的

2023-12-30

受惠美AM市場成長,東陽、帝寶獲利再創高!汽車售後、自行車升溫,12檔逢低布局精選

2024-02-27

中國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台廠供應鏈生存空間被壓縮?從比亞迪看供應鏈...「無近憂但有遠慮」

2023-10-02

今年景氣怎麼樣?敬鵬:汽車板需求逐季增、高峰落在第3季!泰國廠產用率拉高「歐美中客戶都有」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