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576筆,顯示第1頁/6頁
二○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晨,命運遲到十三年,警方突襲逮捕安德森。 這場制度錯誤,讓人知道真正的奇蹟不是瞬間發生,而是長時間選擇與行動的累積。
一九六○年七月十一日,哈波.李的首部著作《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 書中傳達法律平等的信念,靈感來自父親對女兒的言行教育,更激起人們對正義典範的嚮往。
一五一七年,馬丁.路德公開質疑教皇斂財,卻被打壓,被迫逃亡。 他提出更多改革論,用白話文筆打動人心,瓦解教廷權威,並促成「新教」誕生。
一九八八年三月六日,高立德大學董事會選出非聾人擔任校長,引爆學生示威抗爭。 學生訴求聾人應主導聾人學校,終在八日內奪回話語權,證明平等須靠行動爭取。
一六八二年六月十八日,賓恩建立費城。作為貴格會的信徒,他懷抱人人平等的信念。 賓恩治理賓州時,制定開創性的民主法律,為後續美國自由獨立的精神奠定堅實基礎。
一一四二年四月三十日,艾洛伊絲終於再見阿伯拉爾,他卻已成遺體。 回望這對戀人以書信挑戰愛情與信仰界線的過往,他們透過理性撼動教會。
一一四带年六月二日,阿伯拉爾被教廷設局宣判為異端,但他不因此放棄宣揚思想。 他孤軍奮戰,與主流大軍舌戰,用邏輯質問權威,在愛情中抵抗命運,為後世哲學鋪路。
一三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因得罪教皇而被監禁的修士奧卡姆成功越獄,他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保護下,專心書寫政治,主張「政教分離」,打擊教皇權威。
一七八七年五月十四日,美國各州代表陸續來到費城,準備展開一場密室制憲大會。 五十五人、開會一一五天,沒有一字外洩,這場「費城奇蹟」如何達成?
十三世紀,英國約翰王任意開戰,並為戰爭費用大幅提高稅收,引發貴族與教會不滿。 一二一五年五月十二日,男爵們群起反抗,逼國王簽署限制軍權的條約,此協議也成為後世憲政發展的偉大基礎。
一八八七年四月五日,阿克頓勳爵寫信給克雷頓主教,提出:「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揭示了權力與人性的關係,成為政治學和歷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警句之一。
二○一六年四月十日,歐巴馬在美國白宮收到一封林肯的信,竟是來自北韓官媒,讀完這封荒謬的信後,他說別以為敵人是蠢蛋就不用擔心,因為他們真的會做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