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21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投資理財

「台灣的土地之子擋掉1奈米廠」外媒點評台積電放棄龍科建廠,消費者可能會怪罪他們!

台積電(2330)原本規劃在竹科龍潭園區三期興建1.4奈米製程晶圓廠,遭居民強烈抗議後,日前發出聲明宣布放棄建廠計畫。對此,有外媒以「台灣『土地之子』(sons of the soil)阻止蘋果晶片製造商建1奈米晶片工廠」為題撰文,談論台積電放棄進駐龍潭的關鍵。

日期:2023-10-19

投資理財

第4季布局科技股怎麼買?年賺5成億元操盤手鬼山人:廣達、中砂...8檔看好標的出列

隨著選舉行情正式起跑,投資人該如何精挑好股?今年低檔布局大賺逾5成的台股贏家在此分享,他們現階段的投資心頭好。

日期:2023-10-18

投資理財

彭博:崇越、亞翔私助華為,打造晶片廠規避美制裁!經部要查、公司發聲明了

彭博社報導,數家台灣科技公司正在協助華為在深圳打造晶片廠以規避美國祭出的制裁。現在正逢台灣大選且北京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日益升高之際,如此不尋常的合作可能激起台灣國內的不滿情緒。被該報導點名的台灣公司包括亞翔工程(L&K Engineering)中國子公司、崇越科技(Topco Scientific)中國子公司、矽科宏晟 (Cica-Huntek Chemical Technology)等。

日期:2023-10-03

產業時事

華為靠Mate 60 Pro風光回歸,被譽「漂亮的翻身之作」!為何他卻說前路依然艱難?3點值得省思

9月25日,華為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重磅推出新品。這是一次備受關注的新品發布會,被許多人視為華為對美國嚴厲制裁的絕地回擊,反映出經過數年的艱辛努力,以晶片為代表的中國國產零部件技術已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兩年前的今日,正是孟晚舟歸國的日子,那一天,內地社會的民族情緒達到多年少見的一個高潮。在近年來的內外形勢下,華為被打壓、被制裁的命運早已成為中美博弈的一個縮影,華為在逆境下的捲土重來讓許多人倍感振奮。

日期:2023-09-26

產業時事

美商邁凌收購慧榮破局!先傳許可過關股價飆8成、盤後變大跌…1250億大案為何失敗?聲明這麼說

今周刊編按:美商邁凌科技(MaxLinear)宣布取消以近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0億元)收購慧榮科技交易案,這起併購案可說是經歷戲劇化的一天!原本中國監管單位有條件批准,市場認為有機會成功,慧榮美股ADR股價如坐雲霄飛車,一度大漲近80%。沒想到邁凌重磅宣布終止併購,消息一出盤後重挫8.5%。

日期:2023-07-27

產業時事

蘇姿丰獲頒名譽博士,原來背後推手是「這個男人」!

AMD董事長蘇姿丰20日獲頒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電機系榮譽博士學位,校方說明,推薦人是群聯執行長潘建成。

日期:2023-07-20

產業時事

聯發科找輝達結盟合作,挑戰高通有何優勢?切入車用座艙系統、晶片供應鏈,力拚動搖車用版圖

聯發科與輝達在車用領域聯手,從車用座艙系統到自駕車晶片市場,可能出現變化。它們的互利合作,目標就是挑戰高通在車用市場打下的多年基礎。

日期:2023-07-17

投資理財

大立光奪回股王、股價寫3月來新高!蘋果新機「潛望式鏡頭」能救?法說會老董一席話藏端倪

曾創下1年賺進21個股本的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3008),受到訂單減少、美國蘋果升級減緩等因素,近期股價疲弱,也讓具AI題材的晶片廠信驊(5274)股價後來居上,7/12兩者終場收在2360元,罕見並列「台股雙股王」。大立光週四(7/13)股價開盤衝高,以2395元開出,盤中最高一度拉升至2445元,創下3月以來新高,最後收在2405元,成功在法說會前夕,重返股王寶座。法說會上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指出,目前拉貨動能來看,7月比6月好,8月會再比7月好些,但近年高規鏡頭的旗艦機銷售相對疲弱,整體營收要回到過往水準並不容易,「目前普遍悲觀」。

日期:2023-07-13

產業時事

台積電美國廠進度卡住,500名台灣工班支援!輪班、薪資…招募不易,反觀這公司「工程師薪水超敢給」

「護國神山」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置晶片廠,目標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2026年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不過外媒報導,目前的興建工程落後預期進度。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計畫從台灣增派逾500名人員協助挽救面臨延宕的工程進度;對此,台積電證實將調派具有豐富經驗的相關專業人員前往支援,不過目前人數未定,強調不會影響目前美國當地約1.2萬名現場人員配置,也不會影響台積電在美國的招聘工作。

日期:2023-06-30

產業時事

半導體競賽下的供應鏈新契機 ——兼論廠務設備商帆宣

據研調機構統計,全球半導體設備2023年規模成長至1752億美元,其中台灣以69.3億美元居冠。因此就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言:「AI 帶動電腦產業再生,也為台灣企業帶來黃金契機。」

日期: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