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84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職場生活

台灣只剩下半導體可以說嘴? 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政府與民間宜放寬眼界 讓更多隱形冠軍有機會出頭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界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但曾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的台裔美籍航太工程專家史維認為,台灣不宜只注重半導體的核心強項,應該給其他產業或hidden gem(不為人知的瑰寶)有機會發光發熱,甚至有朝一日成為台灣另一個護國神山。史維也建議年輕學子,不要把大學評比或排名當成選擇大學的唯一條件或主要條件,應該要問自己希望在什麼樣的教育環境深造,而非一味聽從別人的聲音。無巧不巧,史維對於台灣社會太聚焦半導體產業的看法,非常接近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去年的公開說法。

日期:2024-04-19

投資理財

台股血流成河「殺破2萬」暴跌547點!AI股拋售人踩人…蔡明彰盤點2劇本「4大受害股出列」

今周刊編按:中東地緣局勢緊張,美股連兩天重挫,台股周二(4/16)跳空開低走低,急殺超過500點,最低來到19844.54點,終場收在19901.96點,下跌547.81點或2.68%,除失守短期各天期均線外,亦是3/21以來首度跌破2萬點關卡。包括權值股、AI族群全面走弱,台積電(2330)跌破800元,最低來到788元,聯發科(2454)跌4.95%,最低來到1055元,鴻海(2317)跌3.42%,最低來到137.5元,前一日較強的軍工及重電股也走跌。

日期:2024-04-16

產業時事

電梯新兵永佳捷今年營收上看11億,拚明年興櫃!董座許作名:通膨不可能下來,iPhone恐漲到10萬

中美對抗、東亞地緣政治等因素,令許多台商紛紛轉移生產基地,針對這些議題,電梯大廠永佳捷(Masada)董事長許作名,週三(4/10)發表新書並暢談自身看法,他直言,「全球化已發生質變,以中、美為首的兩個板塊逐漸成形,台灣資本應做好應對之道。」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ESG很貴 不理它的代價更高

ESG議題攸關生物存亡,相關準則必須透過法令對所有產業實施。不要期待產業會自動自發投入。它代價高昂,但地球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齊力解決。

日期:2024-04-10

投資理財

上市櫃公司獲利不如預期,台股站上兩萬點是資金太多,郭恭克:選對股票愈來愈重要

受烏、俄戰爭波及俄國煉油廠,紅海運輸危機未除,加上伊朗浮上檯面涉入中東以阿戰爭,均加重國際油價攀高。截至4月2日,北海布蘭特原油來到每桶88.92美元,創2023年10月後的最高點,大宗商品期貨CRB指數294.23點,創2022年8月後最高點,全球通膨壓力上升,預期將對美國聯準會的轉向貨幣寬鬆的政策形成壓力,是否造成聯準會於2024年中啟動降息的時程再往後延遲,仍待進一步觀察。

日期:2024-04-03

產業時事

張國煒痛批長榮分家太鴨霸!怒大哥「財報不給、存證信函不收」:這不是爭經營權,但你不能不尊重我

長榮海運及子公司向長榮集團的海外金庫巴拿馬長榮國際(EIS)接連購買四筆資產,不僅引來長榮海運小股東控告張國華等董事涉嫌背信,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今(27)日也以EIS股東身分,接受媒體採訪並表示贊同兄弟分家,但必須公平、透明,「我對大哥分家沒意見,但不能你說了算,不能如此鴨霸!分家要秉持公平、公開、透明原則,就怕有些分了藏口袋,我也不知道」。

日期:2024-03-27

產業時事

弱勢日圓 比大家想得更長、更久 深度剖析 強勢支撐美元匯率的三大力量

華爾街的外匯交易員們,半年前就精準預測今年三月日圓匯率的貶值走勢,弱日圓、強美元存在哪些我們不知道的內幕?

日期:2024-03-27

產業時事

莫斯科遭恐攻逾70死、百人傷 為何俄羅斯變成ISIS攻擊目標?劍指普丁!新仇舊恨一次揭開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巿郊一個音樂廳發生恐怖襲擊,多名槍手闖入廳內亂槍掃射、放火,造至最少70死,逾140人受傷。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K承認責任,多個駐俄外國使館於本月較早前已發出恐襲警告。這個外界耳熟能詳的ISIS分支在過去數月顯得非常活躍,成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重大威脅,而且在多國策劃恐襲。但為何近年久未發生大型恐襲的俄羅斯也成為ISIS的襲擊目標?

日期:2024-03-23

產業時事

投降主義、疑美論聲音沒少過,看看8成菲律賓人為何不惜與中國一戰?「小國結盟抗中」成台灣借鏡

美國總統拜登4月11日將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三方峰會。白宮透露,3人將推動「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的共同願景」。

日期:2024-03-20

產業時事

「覺得習近平蠻了不起的,連印度都能得罪!」台灣經濟走出去、台商移出中國 為何都不能忽視14億人的印度?

剛結束印度參訪行程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角力的局面中,坐擁14億人口的印度是少數敢跟中國說不的國家,不僅全面封殺中國App、拒發觀光簽證給中國旅遊團,甚至要求本國航空公司拒載陸客。印度高度「去中化」的政策方向,給了台灣及台商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論是台灣要與印度洽談產業合作,或是深耕中國多年的台商要尋找下一個生產基地,都不能忽視這個成長中的南亞大國。

日期: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