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58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未禁異種細胞太冒進?沒揭露醫療機構不透明? 再生醫療雙法拚闖關 上路執行掀三隱憂

再生醫療可用於癌症治療、器官移植,但礙於法規,遲遲無法廣泛應用。衛福部今年版本修正過去爭議條文,但仍出現部分癥結,讓外界擔憂上路後執行成效。

日期:2024-05-22

產業時事

白宮祝賀賴清德就職代表團,他最引人矚目》36歲就當歐巴馬左右手 42歲成為拜登頭號經濟智囊 還曾親自致函感謝王美花!

美國白宮及美國在台協會(AIT)於台灣時間周三(15日)晚間先後宣布,拜登總統已經指派四位前官員及學者,擔任美方祝賀賴清德就任總統的代表團,預定本周末抵台。這個代表團遵循過去美方做法,是由兩位前美國官員、一位台灣專家、現任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加上現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組成。 代表團成員包括了曾任拜登總統特別助理暨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的狄斯(Brian Deese),小布希總統時期的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以及前AIT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今年已經二度訪台的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也將隨行,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則將在台北加入美方代表團。

日期:2024-05-16

產業時事

比亞迪銷量超越特斯拉、歐洲每5輛電動車就有1輛中國製...德國汽車教父沉重:已被逼到窘境

「今年,將是『它』的勢力大幅改寫全球版圖的一年⋯⋯。我們,正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說話的是歐洲汽車研究權威機構波鴻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2024兩岸三地1000大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小心,它的電動車正在改寫全球版圖! 當中國拚出海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

投資理財

統一(1216)、00878、台積電(2330)...歐印200萬退休金,存股10年哪檔好?不是00878「退休領息首選這1檔」

今周刊編按: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公告本季預估配息金額為0.51元,換算年化配息率逾9%,創基金成立以來最高。00878為台灣首檔百萬受益人台股ETF,受益人數124.8萬人,全台ETF第一大。如果是小資族,想領高股息就要以統一為宜,但成長性當然毋庸至於是台積電...

日期:2024-04-29

產業時事

改選新戰場19搶11 黃家父子二度對決 東元再掀爭奪戰 利明献角色成最新焦點

每三年一次的東元電機董事改選都很有戲,今年也不例外, 此次更多了利明献與沈榮津參選董事,為何兩位重量級大老願意來相挺?

日期:2024-04-17

投資理財

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14家金控前3月獲利出爐,第一名換人做、它終於虧轉盈!一表看誰衰退

14 家上市金控今年 3 月、第 1 季獲利全數揭曉,國泰金 (2882-TW) 單月狂賺 168 億元,單月獲利、首季純益及 EPS 超車富邦金 (2881-TW),奪下三冠王寶座。14 家金控 3 月合計獲利 590.7 億元,年增約 97%,改寫歷史單月次高,僅次 2021 年 3 月的 647 億元,累計第一季合賺 1572.76 億元,年增 102%。

日期:2024-04-11

產業時事

特斯拉成中國車廠獵殺對象、台灣8產業殺到見骨...停在量產殺價,謝金河:產業再好也看不到明日太陽

Tesla已成終極標靶X的評論員蔡慎坤先生最近指出:馬斯克在中國設廠,中國官方的唯一要求是要把零組件供應鏈放在中國,雙方皆大歡喜,馬斯克解決產能問題,卻把技術管理及供應鏈交給中國,短短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呼嘯而至,實現幾十年沒有實現的國產化夢想,彎道超車佔據最有利位置⋯⋯

日期:2024-04-02

投資理財

不輸金融股、高股息ETF!16檔高殖利率股將除息,5%以上有哪些一表完整看「快卡位」

台積電除息並秒填息揭開台股除息序幕,據統計3月21日到29日計有60檔個股除息,總計釋出超越500億元新活水,包括大立光(3008)、光寶科(2301)、矽力*-KY(6415)等,統計並有光明、寬宏藝術等16檔個股殖利率超越5%,3月季底行情可期。

日期:2024-03-20

產業時事

系統失靈 砸7千萬做食品溯源 僅2.6%業者登記 比毒奶粉、塑化劑更該被檢討

(今周刊1421)經歷幾次重大食安事件後,十多年前政府大修《食安法》完善國內食品管理制度。然而,無論法規多完整,怠惰的行政體系,還是釀成了今天的蘇丹紅事件。

日期: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