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搜尋條件:健康促進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45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北市培力永續創新解方 臺北好社企共築未來城市新樣貌

當大環境不時冒出黑天鵝、灰犀牛等干擾變數,面對未知的混沌,焦慮在所難免,但「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不願向現實妥協,使得愈來愈多人積極投身尋求改變的解方。進入第8年的「臺北好社企」正是這樣前瞻趨勢的新力量,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培力社會企業,從食農創新、環境保護、減碳循環、社會共融、醫療照護、教育創新等六大議題全面展開,持續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的創新,打造兼具永續與多元的未來新風貌。

日期:2022-12-01

職場生活

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講座/爺奶當「學伴」!老幼共學傳承生命教育,創新照護模式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從日本廢校改建養老村的經驗,來看台灣正在進行式的老幼共融——國小轉型日照中心規劃,以及新光醫院如何打造「醫旅合一」的全齡健康園區,合勤科技如何滿足熟齡族在地養老需求等4大議題,進行講座分享與關鍵對談。

日期:2022-11-18

保險稅制

長照需求大爆發,你準備好了嗎?

南山人壽打造健康守護圈,為民眾守護退休好生活

日期:2022-11-11

職場生活

他山之石 顛覆台人長照認知 認識「減法照護」 培養長者健康自主力

在台灣,國人臨終前平均臥床八年。若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臨終前的臥床天數比較,差了足足三千倍!如何打造更健康樂活的熟齡人生?這場論壇有滿滿的解答。

日期:2022-11-02

職場生活

職場出招》留才!四年來提供心理諮商企業多六個百分點 鼎泰豐、台積電幫員工抗鬱卒 「解憂雜貨店」搬進公司!

面對職場憂鬱,企業該採取哪些協助方案?你我又該如何和憂鬱症同事相處?當憂鬱症新警報來襲,這是一堂企業和每個員工都必學的職場心理健康課。

日期:2022-11-02

保險稅制

幸福熟齡論壇/保險一定回本才划算、存退休金沒有18%不夠用?想優雅退休必破解的理財規劃兩大迷思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資深協理陳碧玉與永豐金證券資深經理證期雙分析師陳泓睿,以退休理財規劃為題發表演說,根據兩位專家長期觀察台灣人在退休理財規劃上的迷思,以「總覺得保險一定要有去有回」以及「退休金投資報酬率一定要很高」為最大宗。

日期:2022-10-25

職場生活

幸福熟齡論壇/50後優雅老,生活過更好!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推5方法:祝大家成為優雅國王、女王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接連出場的是第二大主軸「打造樂齡友善社會」,邀請國內專家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慈映副所長,以「邁入50後,如何優雅老化,讓生活過得更好」為題,期盼與社會大眾共創幸福安養的熟齡社會。

日期:2022-10-25

產業時事

三點不漏防疫護嘉園 高標疫苗施打率築防線

新冠肺炎延燒邁入第3年,狡猾病毒持續變種,截至8月底,全台染疫人數突破527萬人,奪走逾9千名國人寶貴性命,嘉義市身為全台人口密度亞軍城市,僅次於台北市,在地方政府與市民高水準三點不漏高規格防疫下,包括市長善用直播傳遞正確透明防疫資訊,醫療公衛單位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拉高疫苗施打率與超前部屬強化學童師生安全防護,凸顯全民疫起護嘉園決心。

日期:2022-09-26

產業時事

沒幫剝蝦氣炸「送iPhone 14才原諒」 她當男友全家人面翻桌逼下跪…這觀念刷新網友三觀

體貼久了是應該的?一名女網友抱怨中秋節到男友家烤肉,平時照顧她的男友卻反常沒替她剝蝦,一氣之下她當著男友全家人面翻桌,嗆「反正我不能吃,那就大家都不要吃」,還要男友當場下跪道歉並送上iPhone 14才願意原諒。理不直氣很壯的態度,不但讓男友家人傻眼,也刷新了許多人的三觀,形容這名女網友簡直是「公主癌末」;沒想到該名網友竟反嗆,「「不要你們自己沒本事就罵我公主病」、「女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架子端起來,男人才會對妳好!」事實上,每個人進入學校、職場及社會之後,自小養成的習慣及個性會因此漸漸調適改變,但是對於部分人而言,即便到了二、三十歲仍是嬌縱自傲,導致公主、王子病一直在身。專家建議,在不同的環境,應該有不同的角色,學習隨著生理成長,心理也要跟著成長,在讀書、就業、交友都要有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並提升自己挫折耐受性與責任感。有公主(或王子)病的人經過挫折與艱困環境考驗,往往可以不藥而癒,脫離公主、王子病。

日期:2022-09-13

職場生活

疫情催生健康意識抬頭

疫情下,因醫療緊縮而影響慢性病患就診,但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在治療「未來」,而非現在。這是一個減少風險的概念,需要透過「多溝通」與「倡導健康生活餘命」來提高國人的病識感。

日期: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