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搜尋條件:如果
搜尋指定關鍵字:
共有1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搜尋日期: 最新 最舊

志玲老爸的樂齡秘方:認真活每一分鐘

今年5月,林志玲特別放下手邊的工作,飛回台灣出席父親林繁男的慈善畫展,她在開幕式中,形容父親是「誤入商場的藝術家,現在才終於走入正途...」,這段話,也一語道盡了林爸爸的人生。 - 今年74歲的林繁男,過去以鋁製品貿易起家,人生有大半的時間都投入商場,直到退休後才拾起畫筆,找到人生的餘韻。 - 繪畫,不只豐富了林繁男的退休生活,也活絡了與兒女的互動,林爸爸在接受今周刊的專訪時提到,志玲2005年在大連摔馬時,有好一段時間都在醫院休養,他當時就決定要當「志玲的雙眼」,把美麗的東西畫起來,給躺在病床的女兒看。 - 談起志玲,林繁男眼中藏有無數的驕傲,他的教育理念很簡單,就是要「學會放手、互道尊重」,讓孩子獨立成長,才能活得輕鬆。 - 林繁男笑著說,這跟企業管理的方式很像,如果考核員工的報表是在年底,就不要每天嘮叨,不斷追著說用錢怎麼用,這樣人家哪受的了..。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退休前獨家真情告白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數十年征戰,一次又一次領導台積電走向世界舞台。在即將退休之際,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這次他不談經營策略、不談產業趨勢,感性地談起壯年的徬徨、談愛與公益、接班人,以及生死與退休生活。 來台灣前,張忠謀在美國TI(德州儀器)擔任高級副總裁,外人看似站上事業高峰,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此時的他正面臨人生瓶頸,年過五十歲的擔憂與徬徨;然而他沒有被打敗,他坦承如果沒有五十歲的徬徨,就沒有日後台積電的黃金三十年,打下台灣半導體世界龍頭的地位。來看看張忠謀退休前的真情告白! 延伸閱讀: 獨家》張忠謀談徬徨、生死與愛 https://goo.gl/MyHi2w 台積電黃金30年的三場關鍵戰役 https://goo.gl/eHG2AF

屏東女孩勇闖紐約 成《英雄聯盟》爆紅推手

來自屏東的江孟芝從小喜歡畫畫,但家境困苦無法學畫,她只好每天到書店翻書自學。 為了不花父母錢出國留學,江孟芝在紐約獨自克服經濟困難,曾靠一鍋粥撐七天,27歲更以一己之力還清百萬留學貸款。 如今她是美國夢界實驗設計工作室創意總監,也是麥肯廣告全球總部的資深設計師,還是母校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首位亞裔講師。 江孟芝有感而發地說,每個人都有力量可以改變這個社會,如果今天大家想法都不一樣、都去改變,說不定今天台灣會不一樣! 延伸閱讀:https://goo.gl/uujU6F #台灣低薪 #紐約 #設計師 #追夢 #屏東 #今周刊

妥瑞症也擋不住他 台灣三鐵第一人

如果多一個人願意認識去妥瑞症,也許就能少一個小朋友被霸凌。」 妥瑞症發病率為1/300,全台有超過十幾萬名妥瑞患者,我們該如何防止霸凌悲劇一再重演,今天就讓台灣第一位三鐵鐵人跟你分享「他的妥瑞症人生」。

退休金不夠?7成勞工想要自已決定退休金投資標的

在國際上,有不少國家提供勞退自選投資平台,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等等 台灣如果開放勞退自選投資平台,代表勞工可以自己選擇退休金投資標的,這樣投資報酬率竟然高達…😯😯😯 原來,台灣有一小群人從2013年就已經可以自選投資標的! 📌延伸閱讀:https://pse.is/AYCBH

27歲當上CEO 她接手半世紀家族企業

「到底該接、還是不接家族事業?」可能很困擾人,同時又令人興奮期待。 如果在老一輩的傳統、保守上,建立出年輕一輩的創新、突破,或許可以與林家姊妹一樣,衝撞出一鳴驚人的火花!

每天爬23層樓高、忍40度高溫 台灣首位風機維修女技師「只希望台灣更好」!

每天都要在23層樓高空中工作、忍耐超過40度的高溫,如果是你,你能接受嗎? 「當風機不轉了,就是在浪費能源,我想要盡快修好它們,也許以風力的輔助,火力就能減少一點,這是我最大的動力!」 當初,沒有任何人看好「她」,但她憑著一股「要為環境盡一份力」的信念,她成為風力發電界「全台唯一的女性技師」!吳詩渝相信「只要我繼續堅持,也許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一起加入!」

《返校》看到狂發抖 85歲嬤曾冒死拯救白恐受難者

高齡85歲的田孟淑,和丈夫田朝明,因在白色恐怖時期,積極庇護、營救那些,因思想與言論而被政府鎖定的「政治犯」,被稱為「台灣民主的媽媽」,一路見證了台灣自由民主的過程。 「看《返校》的時候,我是緊握雙手,不停的發抖,因為那就是我們以前活生生的故事!」 台灣曾是世界上實施戒嚴最久的國家,,前後長達38年56天,這是一段課本說不清楚,但你我卻一定要知道的歷史。如果你看過電影《返校》,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比《返校》更驚悚的「返校真實版」

「少賺一點沒關係...」 他跋山涉水只為把醫療送上門

在陽明山上,有一群人光是要踏出家門看個醫生,就得花上半天的時間往返。交通上的不便與行動上的限制,使得這群病患沒辦法在身體不適的時候,及時得到適當的照顧。 「醫生是一個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工作,你的專業可以解除民眾的痛苦,如果有心的話,也可以做一些讓別人感到窩心的事。」 耳鼻喉科醫師洪德仁,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走入深山為行動不便或年長的病患看診,不但能提供病患及時的照護,也讓這些孤獨的老人家多了些陪伴。

人生最後一哩路怎麼走?吳念真:不要成為孩子的負擔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生命走到最後是什麼樣子? 是在睡夢中平靜的離開?還是躺在病床上,靠著生命維持器維生? 「自己的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決定。」 2019年12月,導演吳念真因為生了一場大病,簽下了預立醫療決定書(AD),希望自己在未來遇到重大疾病末期、不可逆的昏迷、重度昏迷等狀況時,能夠及早為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做決定。 「如果我們都愛這個地方,就不要去浪費這個地方的資源。」 一起來聽聽吳導的心路歷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