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修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修訂共有628項結果
政治社會

以色列男女皆兵,才是性別平等? 專家解析:憲法保障的是「這些事」!

《八尺門的辯護人》戲劇播出後引發迴響,劇情主要以1986年的命案湯英伸事件為原型做延伸,湯英伸是一位原住民,遭到漢人雇主壓榨,一天工作17個小時,後來在爭執盛怒下,殺害了雇主一家三口被判處死刑。其相關人權、工作權甚至原住民權益等議題呈現,都再再凸顯一部完整憲法的重要性。

日期:2023-10-20

政治社會

備戰農業經貿 政院劃定「不得跨越的紅線」 鄧振中:台美倡議第二階段拚年底完成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於日前進入第二階段談判,究竟,第一階段完成了哪些項目?第二階段的方向和挑戰又是什麼?本刊專訪行政院總談判代表鄧振中,為讀者提供第一手解析。

日期:2023-10-04

健康

每年4萬人急性腦中風、健保放寬給付救命藥,1年多救1600人!「3徵兆」出現做這步能降死亡率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周二(9/26)宣布,自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

日期:2023-09-26

房地產

當見面談議價進入僵持,買方還能為自己爭取什麼?徐佳馨:第一次買房,你該學會的那些「殺價」技巧

以賣方能接受的最低總價購入房子,是每位買屋者的心願。然而當議價狀況僵持,或是已沒有再降價的空間,最後,買方還能為自己爭取些什麼?

日期:2023-09-21

科技

上市櫃更名潮/大聯大投控→大聯大控股…配合業務發展做調整,上季營運超越財測高標

前言:公開資訊觀測站顯示,2023年截至目前為止,有17家上市櫃公司申請變更公司名,已與去年持平,今年全年可望改寫新高紀錄。為何掛牌公司無懼更名繁複手續,寧可改名面對股民?是企業轉型、還是期待更名氣象一新帶動股價?今周刊查訪各公司基本營運概況,讓股民能進一步了解其改名的目的與可能的想法,在投資路上能有更多參考可依循。--------------------半導體零組件通路龍頭大聯大控股(3702)日前於法說會中公布,今年第二季合併營收、營業淨利、稅後淨利及EPS(每股純益),全都超越財測高標。其中,合併營收季增8.2%至1566.9億元,營業淨利季增27%至24.66億元,淨利更季增238%至23.17億元,EPS則為1.14元。大聯大在5月底股東會提出討論案,變更公司名稱及修訂公司章程案,為了配合業務營運發展需要,公司名從「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大聯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並於5月底股東會通過。

日期:2023-09-20

政治社會

4000多億次網路攻擊、網路詐騙偽造猖獗…NCC「網際網路傳播治理論壇」聚焦五大議題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週四(9/14)、週五(9/15)兩天在台北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網際網路傳播治理論壇」,包含來自韓國、澳洲、紐西蘭的政府代表、民間組織、產業協會;Google和Meta亞太地區主管以及Line台灣地區的代表等貴賓,都參與論壇。

日期:2023-09-15

健康

遠距醫療試辦明年首季擴大實施!場域新增長照機構、都會區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增加,隨之而來的失能及健康照顧問題愈趨重要。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將於明年第一季擴大實施遠距醫療試辦計畫,除了偏鄉、離島,也會選擇都會區試辦,同時放寬實施場域,不只在家中,長照機構也將適用。

日期:2023-09-13

國際總經

「現在幾乎所有日本記者和學者,都不敢去中國」野島剛解析:習近平的中國,跟以前哪裡不一樣?

野島剛9月推出最新著作《中國的執念》,透過香港、台灣經驗為前車之鑑,向日本人發出警訊,若「昨日香港、今日台灣」成真,那麼接下來的明日,可能會輪到日本。

日期:2023-09-13

科技

綠電支撐企業國際競爭力 在地綠電決定城市競爭力

根據經濟部發布的《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臺灣目前的中小企業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的98%,其就業人口約占整體的8成,銷售額超過26兆元。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駐外台商回流投資,帶動了中小企業的內外銷表現,卻也使年度用電量不斷攀升,能源議題亟需解方。中小企業一直是臺灣經濟的命脈與基石,面對減碳需求,中小企業受制於產業性質、規模與融資等條件,能源轉型相對困難,地方政府如何運用資源規劃綠電發展,帶領中小企業迎向綠色時代,將會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日期:2023-09-12

科技

梁孟松曾泣訴不是「台積叛將」,卻用盡力氣助攻對手…為中芯7奈米奠基,要讓瞧不起他的人後悔

華為「Mate 60 Pro」新機在中國造成搶購潮,雖然被認為過度膨風,但外界直指Mate 60 Pro 的5G晶片是中芯國際代工;資深分析師陸行之甚至認為,中芯在梁孟松帶領下,7奈米製程技術及產能都有重大突破,不可輕忽。

日期: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