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列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列管共有221項結果
政治社會

系統失靈 砸7千萬做食品溯源 僅2.6%業者登記 比毒奶粉、塑化劑更該被檢討

(今周刊1421)經歷幾次重大食安事件後,十多年前政府大修《食安法》完善國內食品管理制度。然而,無論法規多完整,怠惰的行政體系,還是釀成了今天的蘇丹紅事件。

日期:2024-03-13

政治社會

至少16萬公斤流入市面、180款產品中招! 直擊毒辣粉2大源頭、揭食藥署4大破口全追蹤...誰害你吃進蘇丹紅

(今周刊1421)又一次,食安風暴襲來,全台陷入蘇丹紅之亂。 用於工業的紅色染料,被不肖業者違法摻進食品,辣椒粉、咖哩粉、胡椒粉、沙茶醬……,滾雪球般接連中鏢,它們被製成數百種產品,滲透你我的餐桌,毒害國人健康。為直擊兩大進口商的黑心面貌,《今周刊》前進桃園、新北、高雄五大現場,發現這起風暴的禍首,不全然是手段惡劣的商人,政府的把關不力與輕忽態度,更是釀成這場食安危機的幫凶。

日期:2024-03-13

健康

蘇丹紅毒性有多強?食安辦:與茶、咖啡同等級屬「第三級致癌物」,未確定會致癌說法遭轟「急道歉」

對於食品中含「蘇丹紅」造成的健康風險及恐慌,行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說明,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致癌物分類,蘇丹色素與咖啡、茶一樣均屬「第三級致癌物」,亦即該物質對致癌性的證據仍不充分。許輔強調,蘇丹色素在台灣屬化學署所列管毒化物,基於預防原則,不能用(在食品)就是不能用,因此下架相關產品,然依據歐盟的研究報告,在調味料使用與微量的存在情況下,建議消費者不必過度恐慌。不過,許輔稍晚在臉書發文表示,稍早解說不夠詳盡,造成消費者及業界朋友誤解,因此特地向受影響的朋友們致歉。但他仍強調,蘇丹色素仍禁用於食品,並沒有鬆綁 ,查驗跟下架的措施也正持續進行中,絕對會盡一切方法確保台灣食品安全。

日期:2024-03-08

政治社會

改革虛實〉基層透露 中南部一年調車事故、意外至少十件… 台鐵安全改革能跟著動起來?

(今周刊1415)翻開鐵道局近四年的調查報告,「九曲堂側線出軌」、「彰化站正線出軌」、「成功站正線出軌」……大大小小列出來,就有十四個出軌事故。但看在台鐵高雄運務段員工望明君眼裡,是見怪不怪,這都還只是有記錄在案的數字,「在中南部地區,一年內與調車相關的事故或意外,至少就有五到十件。」

日期:2024-01-31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為「吃得安心」把關 液蛋、美豬、毒莓果 守護食安超級任務解密

從近期的「液蛋稽查」事件,到前陣子的「美豬洗產地」、「好市多毒莓果」事件,不僅引起全民關注食安議題,學習識別食品資訊的同時,還有一群稽查團隊,始終做民眾的幕後英雄守護食品安全。

日期:2023-12-07

房地產

「我每月收入都3、40萬左右,要貸款幾百萬應該沒難度吧?」房貸想拿到好成數,地政士想提醒幾件事

大部分的銀行都喜歡薪資固定,任職於百大企業或公務人員等這類收入明確的客戶。那如果買方是現金收入怎麼辦?例如:現在很流行的網拍、網購,或是市場擺地攤的,甚至是臉書直播主、優土伯實況主等,這時候就必須確認客戶的收入有沒有存到銀行裡?存進去後每個月有多少盈餘在戶頭?我遇過很多客戶喜歡膨風,講得很水氣(台語),一邊嘴歪臉斜,一邊用鄙夷的眼神跟我說:「我每個月收入都30幾、40萬左右,要貸款幾百萬應該沒難度吧?!」

日期:2023-11-23

政治社會

衛生紙丟馬桶,55%台灣人辦不到!環境部:公廁管線9成已更新「未來不排除移除垃圾桶」

台灣人習慣將衛生紙丟入垃圾桶中,已經是深植人心的觀念,環境部歷年雖努力宣導衛生紙可丟馬桶,雖不可謂毫無成效,但確實改變幅度偏慢。而台灣人這種習以為常的習慣,反而讓日本人感受到文化衝擊,甚至大呼不可思議。

日期:2023-11-13

生活消費

病危女嗆「活著出院告醫師」,他嘆:救人一命卻收傳票...從活菩薩到罪犯,台灣為何被告率世界第一

醫護人才逐漸流失,人力缺口也讓醫護負擔越來越重,醫療糾紛事件更是屢見不鮮。其實台灣醫師已成為「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為什麼台灣醫師犯罪率特別高?因為技術、醫療品質特別差?還是另有原因?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一名病危女病患質疑主治醫師的判斷,揚言「若我活著出病房一定要告他」,甚至揚言聯絡媒體公開此事,讓蘇一峰無奈嘆:「醫護救人一命得到法院傳票一張」。

日期:2023-11-02

政治社會

中國船隻29次破壞馬祖海底電纜、政府官網遭攻擊…學者:應「事前防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與科技

在資訊戰興起、地緣政治影響下,關鍵基礎設施的維護早已涉及國家安全。在今年10月初舉行的台灣網路治理論壇中,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張雁翔分享了美國從法制面上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的經驗。他也指出,台灣偏向以「事後處罰」來嚇阻竊取關鍵科技、關鍵基礎設施的行為,但如何運用更多行政手段來達到「事前防範」,是應多加思考的方向。

日期:2023-10-16

房地產

新北建案30戶全賣光卻爆「造假騙容積」 10樓建案要砍3層!民眾買房後傻眼:未來恐無法入住

新北市中和建案「華鋐晴晨」今年9月完工,在興建前向新北市政府申請容積移轉30%,但因建商申請時送審書圖資料造假,在房子蓋好後被檢舉,城鄉局查證後確認條件未達法定標準,撤銷原核准,使得原本10樓的建築必須縮減為7樓。民代認為,市府應更謹慎把關。

日期: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