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疫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疫情共有328項結果
保險

一張防疫保單,毀掉半個產險業!台產去年大虧8億,為何富邦、國泰還搶賣?「沒想到核彈爆炸」

一張保單,幾乎要壓垮整個台灣產險業!這個聽起來既荒謬又驚悚的標題,卻是全台灣正在上演、百分百寫實的災難故事,故事的主角是12家產險公司,點滴犧牲的,是保戶的權益,還有數十年累積、客戶對保險公司的信任;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這爛攤子,最後,該怎麼結局……?

日期:2022-05-18

傳產

一個夜店咖,36歲翻萬豪國際台灣最年輕總經理:他如何克服香港反送中、台灣疫情爆發逆境?

西裝筆挺,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很難想像,眼前這個大男孩,是現年36歲的台南安平雅樂軒酒店總經理王膺傑。

日期:2022-05-17

全台防疫報導

民眾鼓吹積極染疫有天然抗體、唾液快篩去除嬰兒警語?陳時中點出關鍵:因為台灣是這麼看...

唾液快篩今天在連鎖醫材通路「杏一」上架販售,卻被爆出原有的「嚴禁2歲以下使用」警語被去除,陳時中澄清並非不為嬰兒把關,而是台灣仿單一向採用「正面表列」。至於專家李秉穎表示,未來居隔時間可能會再延長,甚至有網路瘋傳「及早染疫、及早免疫」的想法,陳時中記者會上僅回應,減少人工、增加資訊化藉此控制醫療量能,並安撫確診的人不要太緊張。

日期:2022-05-12

全台防疫報導

今增5.7萬例8死》兩健康婦打3劑卻昏迷不治「死因是這個」…疫情高峰往後延?陳時中:已面臨重大轉型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57,21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7,188例本土個案及28例境外移入(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例死亡。

日期:2022-05-11

全台防疫報導

身邊好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強,所幸確診者以輕症居多,台灣與病毒共存之路勢在必行,面對病毒到底該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減少辦公室、住家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日期:2022-05-11

全台防疫報導

陳文茜嘆「9歲童染疫沒輝瑞口服藥可吃」,林氏璧轟「對新冠用藥完全誤解」,罵也要有水準

台灣疫情嚴峻,每天本土確診人數破萬例的飆升,讓民眾排隊搶快篩、衝急診想檢測PCR,加上中重症人數不斷增加,讓醫療量能非常吃緊;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近日以「疫情中三個女人的故事」為題,批評政府管控新冠藥物,讓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以公開信反駁,內容錯誤「對新冠用藥完全誤解」,怒斥陳文茜「您也罵得正確有水準一點」。

日期:2022-05-08

全台防疫報導

「擠床壓力」提前引爆!台大婦產名醫憂心:若放寬收治標準,未來正常孕婦生產都可能住不了院

台灣本土確診案例中,日前一名孕婦染疫導致母親與胎兒不幸雙亡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台大婦產科醫生施景中表示,現在醫院「擠床壓力」已經發生,呼籲應該要調整孕婦收治相關規定;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週就會針對該議題召開會議討論。不過隨著確診人數暴增,醫療量能相當吃緊,有許多護理師反應有確診的同仁,因為醫院人力不足被強迫返回工作崗位,羅一鈞解釋,醫院召回人力部分「確診醫護一定是最後一個順位」,如果不得已被召回,也只會照顧確診者。

日期:2022-05-08

全台防疫報導

步香港後塵?英媒示警「台灣夏天前恐引爆前所未見死亡率」!醫師揭2核心關鍵:別讓自己變黑數

曾經是世界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如今面對Omicron病毒,本土確診人數不斷飆破萬例,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台灣短短數週內單日確診呈現直線飆升的感染軌跡,今年夏季前恐引爆前所未見的死亡率。對此,吳欣岱醫師認為,台灣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長輩的疫苗接種率不高,呼籲年長者趕快出門打疫苗;另外,她也強調「如果你快篩陽性卻不去做PCR,成為確診黑數的話,就會快速增加傳播的速度,壓垮醫療量能、排擠需要的病患,這樣才真的會有高死亡率!」

日期:2022-05-08

全台防疫報導

今本土逾3萬!20多歲男重症亡...「快篩陽=確診」5/12上路,3種人免外出PCR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3萬0035例本土個案及71例境外移入(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其中一名二十多歲的男性,本身有腦傷、慢性神經疾病,且沒有接種過疫苗,染疫後轉為重症不治。

日期:2022-05-05

全台防疫報導

再1個半月恢復正常生活?台大公衛大老:將轉地方性流感!「別再說黑數,是未列確診的感染者」

本土疫情延燒,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推估,5月中下旬將迎來疫情高峰,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更表示,單日可能上看20萬例。對此,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感染人數只要達到6、7成,問題就能解開,這時程估計不會超過1個半月,台灣疫情高峰將下降、結束大流行的狀況,「所謂的結束,其實就是變成轉趨地方性的流感。」

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