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子宮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子宮頸共有186項結果
保險

「32歲確診乳癌,第一年醫藥費高達81萬….」 知名部落客走過抗癌路 最有體悟的是「這件事」

知名部落客米娜在2014年時,確診罹患乳癌一期,那年她才32歲、新婚3個月,原本對於未來新生活的期待,瞬間被病魔擊潰。米娜當時心情只能用「六神無主」來形容,發現原來死亡離自己這麼近。當時米娜第一次需要用到先生的地方,卻是要他來聽病理報告,米娜也才發現原來她的生命可能很短。後來她讀到有位美國失去雙腿的運動員分享「如果生命是一本書,你會希望這本書如何發展?」,才開始轉念決定積極接受治療,且還要將抗癌過程紀錄下來,讓更多病友在碰到問題時,能夠有所指引。

日期:2021-05-04

健康

巧克力囊腫最常見 畸胎瘤防惡化 卵巢囊腫良性居多 這一刀別亂動

許多女性一聽到卵巢囊腫,就會認為是罹患了癌症,然而絕大多數的卵巢囊腫都與生理期有關,因此,遵循醫師囑咐、按時回診才最重要。

日期:2021-04-21

健康

蕭彤雯:健康人生就像LIVE新聞 無法NG重來

個頭嬌小,張著靈活大眼,一走進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所有人都感染到蕭彤雯滿滿的活力。專業醫藥記者出身,現職健康節目主持人,一般人一定覺得蕭彤雯對自己的健康管理很有一套,她坦言過去從事高壓的新聞工作,該有的「職業傷害」她一樣也沒少,甚至還在鬼門關前走了好幾遭!命撿回來後,才讓她對健康人生有了不同體悟。

日期:2021-04-20

健康

乳癌多半在停經後發生! 台大名醫:這3種人特別要注意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3-15

保險稅務

拼經濟、顧家庭 也要照顧自己! 為何女性規劃保險必備「三大保障」?

台灣女性經濟獨立比例越來越高,家庭經濟也不再是過去由男性一肩扛下的型態,根據統計,女性經濟戶長占整體家庭比重將近3成,雙薪家庭已成為常態。然而,不少職業婦女在工作之餘,仍須負擔較重的家庭責任,因此壽險業者建議,女性族群規劃保險時,應有實支實付醫療險、多次給付型癌症險、重大傷病險等,以面對未來可能風險。

日期:2021-03-09

健康

權威觀點》主動篩檢 讓癌症不再是絕症 十大名醫親授 早期防癌教戰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2-24

健康

如何贏得10倍癌症存活率? 66歲病理科醫師罹癌後開刀治癒 3大保養心法這點最重要!

癌症,一項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無情奪走數以萬計台灣人性命。即使是醫學發達的今天,癌症若發生遠端轉移,仍幾乎等於不治之症。好在,大部分癌症早期的生長速度緩慢,若能借助不斷進化的篩檢與治療技術,及時阻斷癌細胞發展,康復機率遠比一般人想像得高。每一位能活到預期壽命的台灣人,一生約有4成機會罹癌。如果你沒把握永遠與癌症絕緣,積極篩檢、避免成為晚期病患,是戰勝癌症的最佳策略。

日期:2021-02-24

傳產

公益篇》迪化二○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 分享財富與美好 變身古蹟守護者

從三十年精英律師生涯急流勇退,台積電前法務長陳國慈自掏腰包贊助台北故事館,到買老屋成立迪化二○七博物館,她是如何以減法成就更大的富足?

日期:2021-02-08

政治社會

孕婦隔離一半羊水破了,產後確診染疫…接生醫發燒家都不敢回:醫院遠比你們想的更危險

對照最近的新聞,只能說,只有臨床才會挺臨床的人。就是因為身邊有很多情義相挺的一線臨床人員互相支持打氣,我們才走得下去....。

日期:2021-01-18

政治社會

邁向永續城市 雲林上場 以智慧科技推動永續政策,讓下一代以雲林為榮

雲林縣是臺灣的農業大縣,近來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不僅加入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更積極導入智慧科技、逐步落實永續城市的各個面向,包括:綠色經濟、零廢棄物、高齡友善及地方創生等,讓雲林縣跳脫農業大縣的框架,蛻變成一座智慧綠色的永續城市。

日期: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