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接班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接班人共有797項結果
生活消費

追劇追起來!不只宋慧喬的《黑暗榮耀》,過年10天必看韓劇、歐美劇推薦一次掌握

由Netflix推出、韓國女星宋慧喬領銜主演的韓劇《黑暗榮耀》從2022年年末開播就引起話題,在2023年初更成為劇迷心中不可錯過的必看好劇。今年過年假期長達10天創下史上最長紀錄,OTT業者紛紛推出強檔台劇、韓劇與歐美影集來搶攻觀眾眼球。

日期:2023-01-25

傳產

從避孕藥賣到便祕藥...「中美製藥」產品宛如縮小版台灣發展史 姊弟接手翻轉老招牌,下一步曝光

根據《財訊》報導,1936年成立的中美製藥,是台灣最老字號的本土藥廠,一路見證產業發展;如今第4代姊弟檔正式接班,勇於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也計畫朝IPO邁進。

日期:2023-01-11

科技

連Google都無法定位的「台灣科技公司」,靠1項領先全球的技術 讓日本大廠就算日圓急貶也堅持下單

大肚山下,是台灣機械的黃金長廊,也是未來的「全球智慧機械之都」。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串聯起中部地區企業領袖,積極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財訊》雙週刊與該基金會合作推出報導,為讀者揭開一向低調的產業隱形冠軍面紗,並借鏡其成功心法。

日期:2023-01-03

傳產

日本直擊》內需業績崩九成 地方清酒如何成功銷海外? 台灣人助攻 愛媛清酒幫打群架創生記

日本酒內需市場年年萎縮,外銷成績卻創下十年新高,產能與家數在日本只占不到四%的愛媛縣,要如何攜手產官學打群架?

日期:2022-12-28

焦點新聞

時隔745天,蔡英文讓媒體「問到飽」!超徵4500億還稅於民?台積電去台化?記者會QA一文整理

總統蔡英文周二(12/27)召開「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記者會」,親自宣布兵役延長一年、義務役薪資調高等配套措施。今天也是蔡英文睽違745天接受媒體訪問,本文整理蔡英文接受媒體提問內容。

日期:2022-12-27

國際總經

馬斯克要辭推特CEO改做2產業 6成民眾投票「快滾」!接班人條件曝光:只要你夠笨

馬斯克(Elon Musk)自從收購推特後,一連串的改革、裁員事件在業界鬧得沸沸揚揚,12/19他公開進行粉絲投票,承諾若有過半數的人認為他該請辭推特CEO,他會下台負責;沒想到,將近6成的人都要他請辭,馬斯克疑似顏面掛不住,12/21又在推特改口「只要有傻人接手,我就會走」。

日期:2022-12-22

政治社會

「父親早逝他拚命賺錢,大學存款破7位數」,這位7年級生憑哪點讓蔣萬安盛讚、扛下資訊局長重任?

即將於12月25日就職上任的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其小內閣人選備受外界關注,他在昨(12/14)日公布新一波名單,不少人注意到,有兩位內閣人選年僅37歲,相當年輕,分別是新任資訊局長趙式隆、法務局長連堂凱;而趙式隆他在新創圈、科技圈相當出名,19歲便投入科技業創業,後續也曾回到台大教書,如今他更是一間金融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豐富資歷讓蔣萬安延攬他出任新科資訊局長,期盼能推動台北市各項數位創新工作。

日期:2022-12-15

保險

上任1個月就碰上壽險業最劇烈風暴,不到40歲的尹崇堯如何扛起南山5兆帝國?

升息、疫情、通貨膨脹、庫存壓力,利空因素紛沓,2022年肯定是全球產業都辛苦的一年。但無論大環境如何險惡,有人在這一年勇敢挑起重擔,面對艱鉅的挑戰;有人在這年扭轉劣勢,打出勝利隊形;也有人跨海而去,率領「台灣隊」打進「世界盃」。愈艱困的環境,會開出最美的花。2022是最壞的一年,也是最綻放的一年,且看誰領風騷!

日期:2022-12-14

理財

他把退休金all in盼著高利息,卻換來幾百萬收據變廢紙...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理財要避免2件事

我想告訴你另外一個最近發生的故事,可以印證從古至今這樣的陷阱都是以高投資報酬當誘餌的。

日期:2022-12-07

2022縣市長選舉

決定了?賴清德傳向蔡英文表態角逐黨主席、備戰2024...賴辦回應:傾聽民意才是重點

今周刊編按:今年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選舉結果不佳,蔡英文總統開票當晚即辭去黨主席負責,中常會推舉高雄市長陳其邁代理黨主席,民進黨預計明年1月進行黨主席補選,根據上報報導,副總統賴清德已向蔡英文表達,決定參選黨主席,為2024總統大選提前備戰。報導指出,民進黨未來確定「黨」、「政」分離,總統蔡英文專心國政,而黨中央將成為選舉機器,賴清德若參選並當上黨主席,將以黨主席及總統候選人身分帶領全黨投身2024總統及立委選舉。據了解民進黨在敗選後,不少基層認為賴清德應該出面參選黨主席,勇於承擔與改革,此外,包括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政論名嘴沈富雄等人都在臉書或公開認為賴清德可以挑起2024年的大任。對此,賴清德辦公室回應:各方勸進聲很多,也有持保留態度的意見,目前尚未決定。現階段多面向、多管道傾聽民意。改革、回應能否符合社會期待才是重點。

日期: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