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東歐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東歐共有494項結果
全球股市

「全球將迎來狂野新股市!」 通膨型成長人心惶惶? 五大基金經理人盤點2022年投資趨勢

『金鑽獎』是台灣歷史最悠久且最具代表性的基金獎項,每屆評選結果深受國內投信投顧業界與廣大投資大眾的關注。台北金融基金會、今周刊日前合辦的「第24屆傑出基金金鑽獎」活動,會中邀來五大得獎基金展望2022年經濟趨勢。

日期:2021-12-06

健康

Omicron病毒來襲 台灣疫苗廠備戰! 國光生技瞄準次世代新冠疫苗 但提醒抗疫利器「這數字」超低

新冠疫情(COVID-19)在11月底從非洲南部出現了最新的Omicron變種病毒,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國內疫苗大廠國光生技(4142)董事長詹啟賢透露,國光已經動起來,在已知病毒定序的情況下,開始做Omicron變種病毒的核酸及蛋白合成,為未來可能應變做好準備。國光生技也早已布局次世代的新冠疫苗,不僅今年9月獲得印尼政府核准進行第一期及第二期的合併人體臨床實驗,上周也與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旗下北極星控股的醫藥事業Aios Biotech成立合資公司,授權對方未來在東南亞市場銷售國光生技自力開發的新冠疫苗。但詹啟賢也提醒,根據國際醫學期刊統計,傳染病的疫苗不僅開發時程較長,最後能獲得主管機關核發藥證的成功機率更不到10%,因此外界對生技業投資及經營宜以長線看待。他說,「因為要打好基礎,要有耐心,做了8年、9年、10年很正常」。

日期:2021-11-30

政治社會

中國擋不住!「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今正式成立、掛牌運作 台立雙方簽6項備忘錄

外交部今(18)日指出,我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於今日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開啓台立關係交流合作新頁。

日期:2021-11-18

國際總經

「日本政府砸大錢吸引台積電 在日本史上前所未見!」 但他說:鄧小平40年前就用過這招!

日本知名經濟智庫、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指出,1980-1990年代美國與日本為了貿易爭端幾乎撕破臉,與同一時期鄧小平主政下的中國經濟對外開放路線,其實有不小關聯。特別是當時日本對美國享有龐大貿易順差,卻不讓美商進去日本國內投資,導致雙方貿易爭端一再惡化。至於美中兩國長達近30年的政治蜜月期,直到近十年前習近平上台後,才出現180度轉變。辜朝明也提到,今年日本政府一反長年排拒外商態度,不僅大力爭取台積電赴日投資,甚至願意拿出高額補貼,「是史上前所未有的改變」,只是「鄧小平快40年前就這麼做了!」

日期:2021-11-02

政治社會

台灣在中東歐的新興夥伴:波蘭

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向波蘭捐贈了 100 萬個外科口罩、5,000 套防護服和 20,000 件手術衣,波蘭在今年九月初回贈 40 萬劑 AZ 疫苗,一躍而成歐盟最大疫苗捐贈國、第三大捐贈國(僅次於日本和美國)。

日期:2021-10-29

台股

海運一船難求!全球最大航商出招搶利 長榮、陽明後市還有賺頭?

海運供應鏈危機,大航商出招搶利,龍頭馬士基宣布,將「只做直客」,獲取最大利潤;長榮海運(2603)本周第三艘2.4萬TEU(20呎櫃)巨輪將投入營運,進入運能收割期;陽明則是納入新船、出租舊船「兩邊賺」。

日期:2021-10-28

傳產

全聯併大潤發》營收可望超越台灣小七,林敏雄:永遠要進步,不是第一名不考慮

全聯併購大潤發,為台灣零售業投下震撼彈。業界推估,若加上大潤發營收,全聯年營收將上看1700億元,超越超商霸主統一超本業營收。其實,對零售版圖的登頂大計,林敏雄心中早有完整藍圖,將一步步實現他的「全通路帝國」。

日期:2021-10-27

全球股市

短線抓住冷冬機會 長線背靠股利上升利多 能源短缺最大贏家 東歐股票型基金教戰

天然氣及石油供需失衡,能源價格上升帶動俄羅斯股市強勢上漲,短期內天然氣價格走勢將取決於天氣,而俄股長線投資則有股利發放誘因。

日期:2021-10-13

國際總經

與台灣同樣緊鄰極權勢力…30年前立陶宛人賭上一切爭取獨立 他們如何全力捍衛民主、硬頸自立?

一直到現在,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都還清晰記得那個溫暖的夏夜,曾以政治犯身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祖父在她耳邊說:「孩子,我本來以為要一直等到妳的兒孫輩,才有機會見證立陶宛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國度,但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在我有生之年,也許還能看見立陶宛獨立。」

日期:2021-09-26

國際總經

你怎能不愛立陶宛? 區區280萬人小國 為台灣頂住中國壓力 原來北京超care是擔心「這檔事」!

台灣與中國交手不只是在東亞,也在遙遠的歐洲,特別是今年超級挺台、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以區區近280萬人的小國,力抗14億人口的「大魔王」中國壓力,很難不令人注意及激賞。國人對立陶宛較熟悉的,或許是今年已經兩次捐助新冠疫苗給台灣,且本周宣布的第二次將捐助23萬多劑,幾乎是第一次捐助數量的十倍有餘!今年立陶宛有兩件事大大挑戰了中國,先是5月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已加入九年);接著是7月宣布雙方議定,我國將在立陶宛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國也打算年底前在台北設立館處。由於這是少見由外國政府同意我方以「台灣」為名的駐外代表機構,而非「台北」,大大提升了實質官方交流程度,讓北京大怒,並於8月召回駐立國大使以表抗議。國際關係學者認為,北京之所以強硬反對立陶宛對「台灣代表處」開綠燈,甚至下重手報復立國,就是擔心此例一開,恐使其他東歐國家、甚至其他西方國家,都「循例」提升與台灣的實質外交關係,造成骨牌效應,導致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影響力倒退。

日期: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