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泡沫化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泡沫化共有570項結果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165期︱債市泡沫爆破,想撈底再等等

2022年有兩個泡沫爆掉值得我們關注。一個是高科技股泡沫,這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另一個則是債市泡沫,大家比較陌生。存股助理電子報成立一年多以來,一直對這兩項投資標的戒慎恐懼,儘管這兩個泡沫與我們無關,卻是一堂值得好好記取教訓的教材。

日期:2022-05-04

全球股市

散戶虧損卻成了他們獲利機會!26年法人交易員:平時做好3準備,隨時抓住天上掉下來的致富機會

散戶不知道,卻是法人投資的獲利關鍵!本書作者從1996年就開始在韓國股海江湖中走跳,長年站在股市的第一線,是韓國赫赫有名的法人交易員。他不僅是系統交易軟體MP+和智慧型HTS的開發者,還是知名的股市教育推廣家,活躍於韓國經濟台、Sampro頻道等主要電視台節目中,被譽為韓國最強的市況專家與投資教育專家。

日期:2022-04-28

國際總經

新一輪金融超限戰:中國首當其衝

為宣示力抗通膨,聯準會強採升息姿態,牽動全球股、債、匯市表現動盪,其中,美國與中國債券殖利率倒掛的罕見現象,恐將加速中國資金外流的力道。

日期:2022-04-27

台股

明年底前指數會跌到1萬點!?台股超完美風暴正在成形 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4月初,理財作家張真卿出版《台股超完美風暴後的大榮景,台股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一書,預估在2023年底前,台股將崩跌至10年線,也就是台股指數1萬點及1萬1000點左右,此項預測與目前市場主流看法不太一樣,但台股近來跌跌不休,外資不斷賣超,又讓此項預測變得更加令人不安。

日期:2022-04-27

房地產掃瞄

蛋白區炒作價格將修正!顏炳立評房市:吳郭魚包裝成台灣鯛、賣石斑魚價格「德不配位」

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熱度不減,各地房價都呈現上漲局面,不過,進入2022年,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延續年初對房市的看法,仍然認為「黑天鵝」變大隻的主軸沒有改變,且在政府打房之下,中止炒作行為甚至可能讓資金斷鏈,對於預售屋市場也會有一定影響,今年房市雖然不會「刮大風」,但也不會沒有風,在房市持穩下,仍端看個案表現。

日期:2022-03-31

職場

高薪、綠卡、大企業就是人生勝利組?他在矽谷30年戳破真相:科技業工程師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矽谷的無所不包容單指文化,沒人有興趣包容你的市場價值,跟不上的就淘汰。矽谷文化大方犒賞,也大膽淘汰。每一個成功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面對淘汰。

日期:2022-03-28

金融

日圓跌破23年新低》外匯達人手把手教你賺匯差,曝進出場價位,每次操作2小時幫自己加薪

編按:日圓兌美元昨(22)日盤中貶破120日圓價位,是6年來的新低點,而日圓兌新台幣匯率昨日也滑落至0.237元,為1998年8月以來的23年半新低。外匯達人朱均澤認為日幣是避險貨幣,有著低風險與穩定的特性,除了出國觀光自用外,也適合操作套利。要成為贏家,也必須具備低風險的個性與穩定的心理。他長期觀察日圓都在98.495~118.185元價區間震盪。在這防護罩間他不會買進,等待突破或跌破,才會做進出場的動作。朱均澤的經驗是,投資是24小時的事情,只要切一段時間來做即可,而以兩個小時為一個投資單位,在這兩小時中,如果看到投資機會就進場,沒機會就下車。遵循方程式的六大步驟,只要台幣2800元(100美金),每次操作兩個小時,就能讓投資變得有效率,同時兼顧原有的生活。

日期:2022-03-23

國際總經

中國房企債務爛攤,習近平要求清理…謝金河:能賣的不多,最後一步「把龐大債務丟給國家」!

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有龐大負債!周一(3/21)在香港上市的恆大系股票停牌,看起來準備和國際債權人商談重組債務協商,恆大地產股價從32.5跌到1.16港元,恆大物業從19.74跌到1.71港元,股價只剩殘值,全部恒大系股票加起來市值不到千億港元。但恆大地產表列債務1.96兆港元,恆大理財產品及美元債務可能都上兆人民幣,這個天文數字般的債務,對上股價跌到剩下殘值,許家印拚搏一生,最後可能只有把龐大債務丟給國家。

日期:2022-03-22

聰明理財

富邦金、中信金抱著等配息就對了? 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為何他說今年恐陷套牢危機? 

金融股2021年獲利相當高,不少投資人會因為金融股的高殖利率而買進參與除息,資深分析師表示,除息要能完全填息才是真的賺到股息,才能放進口袋,並不是每一檔金融股殖利率都很高,加上已漲了一波,能不能完全填息還很難說,所以並不建議參加除息。

日期:2022-03-13

台股

選高殖利率股等配息,去年大賺的金融股是首選?俄烏緊張情勢未解之下 分析師:可關注這類股

日前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2021年的全年獲利,整體金融業狂賺9365.9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又以保險業大賺4111億元、年增88.5%最高,主因為投資利益大增所致。從去年至今,金融類股又有一波漲幅,今年受到升息影響,不少人選擇殖利率向來穩定的金融股做為投資標的,期待參與今年的除權息。不過,有分析師提醒,並非每一檔金融股殖利率都很高,且面對今年的不確定因素,如果要挑到高股息、高殖利率的股票,短中期來看,塑化股較有機會。

日期: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