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無毒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無毒共有369項結果
產業動態

台灣第一張抽取式衛生紙是「這間公司」做的!為何疫情之下,它的業績反而更亮眼?

旗下擁有五月花、橘子工坊等知名紙品、潔品品牌的永豐實(6790),近年來營運表現格外亮眼,已連續4年營收突破百億元,2020年全合併營收101.47億元,日前股東會也通過每股發放現金股利4元。

日期:2021-08-26

生活消費

液體甜蜜更醉人 當啤酒變成甜點

近年來,Pastry stout(甜點司陶特)一詞,儼然成為精釀啤酒的當紅關鍵字,多年前,誰能想到啤酒也能成為甜點呢?雖然被部分強調本格派精釀啤酒人士認為是「旁門左道」,這些Pastry stout卻能吸引更多女性,甚至用來當作不喜啤酒花苦澀味的年輕人,進入精釀啤酒的門戶。

日期:2021-08-25

焦點新聞

已施打高端!「用手臂打擊不實抹黑」 黃捷:現場並沒有吹箭

國產高端疫苗今(23)天開打,總統蔡英文一早抵達台大醫院接種高端疫苗,過程也全程直播,更在臉書寫下,「不會痛,現在精神很好!」高雄市議員黃捷也於早上,至鳳山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施打高端疫苗,直呼「真的是很棒的體驗」;更大讚現場流程動線規畫良好,「9點半準時到,不到10點就打完」。

日期:2021-08-23

焦點新聞

「梅」好滋味藏商機!來自高雄偏鄉的梅子 如何成為秋節熱銷梅酥?

小小一顆梅子,竟能改變人生!一度快被農民放棄的梅子,如今成為外酥內軟的老梅餅,是不少企業中秋送禮首選,這背後的最大推手正是-2021社會企業「老梅的家」。

日期:2021-08-12

美食旅遊

來去洄瀾尋尾 品味花蓮客家飲食文化

族群多元薈萃的花蓮,為台灣第四大、東部第一大客家重點區域,客家先民將原鄉飲食習慣帶到後山地區,積累出屬於花蓮在地的客家飲食文化。花蓮縣政府與今周刊合作出版《來去洄瀾尋尾──洄瀾客家好味緒,食了會尋尾》一書,從頭細說花蓮客家飲食的源由特色,邀請您得空做客後山,細細品味豐富飽滿的花蓮客家飲食文化。

日期:2021-07-22

生活消費

在家磨時光孩子的玩物

孩子在家關不住、靜不下心,閒得發慌鬧哄哄、找麻煩,變不出把戲的爸媽,需要育兒神器來相助,從書籍、學習教具到玩具,可以長知識、鍛鍊心志、消耗體力,不僅能消磨時間,重複玩樂也百玩不膩。

日期:2021-06-30

全台防疫報導

北農群聚、枋山芒果爆退訂潮!蔬果傳播病毒? 譚敦慈曝「4招清洗法」:多吃更有益健康

北農群聚感染和屏東枋山鄉祖孫群聚事件,使外界人心惶惶,近日陸續傳出蔬果退訂潮,包括枋山的愛文芒果也深受其害。「農民辛苦了!」護理師譚敦慈說明,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並沒有因為吃食物染上新冠肺炎的案例,而且吃蔬果除了可以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外也能夠預防染疫;她也大方分享,蔬果清洗的原則,讓大眾可以無憂地享用各種蔬果!

日期:2021-06-27

政治社會

避綠電衝突 漁電共生端首份「快篩」報告

經濟部規畫的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第一份報告終於出爐。這份報告盤點了在地議題,供未來提案、審查的業者與政府機關參考,以減少各地爆發的綠電衝突。

日期:2021-06-16

政治社會

淡海輕軌結合醫療生技大廠提升為「抗病毒」等級 全台首創推出「防疫示範場域」

淡海輕軌自提升三級防疫等級起,為了保障乘客搭乘防疫安全,主要站體空間每小時加強清消一次,其餘車站及列車每2小時消毒一次、列車空調開啟「全外氣通風」及列車到站後由司機員主動開啟車門,此外,淡海輕軌更積極提出防疫作為,以「主動防護科技」應用為目標,與新北在地國際醫療生技大廠共同推出全台首創「防疫抗病毒示範場域」計劃。新北捷運公司表示,疫情期間民眾配合低度活動,但每日仍有基本通勤民眾,為打造更為安心的搭乘空間及場域,新北捷運積極尋找主動防疫科技,與新北在地科技廠商「NavJack」耐比傑國際及國際醫療大廠「美德醫療」共同合作,首創全台以「抗病毒科技」應用於輕軌車站及車廂,打造淡海輕軌紅樹林站為「防疫示範場域」;更打造首輛「輕軌防疫列車」,每小時整點由紅樹林站發車通往綠山線,希望讓有通勤需求的乘客能安心搭乘。

日期:2021-06-10

政治社會

國產疫苗保護力會跟AZ、莫德納一樣嗎?將來全球若推行「疫苗護照」,國產疫苗會被承認嗎?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