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軟硬體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軟硬體共有833項結果
科技

投資美國新創的機會來了

相較過去的個人電腦、網路通訊、軟體產業及行動網路造成的4次典範轉移,這次的智慧機器將是台灣再次投資美國新創與生態系的好時機。

日期:2024-05-15

科技

Why is AR Glasses,not PC or Mobile ? 才能釋放Gen AI人工智慧的真正潛力

如果PC or 手機 App 就能搞定空間運算或是元宇宙,為何Apple Vision Pro and Meta Quest3 / Ray-Ban 等科技巨擘要另外做個硬體AR/VR/MR XR可穿戴裝置?真正讓智慧可穿戴裝置變「智慧」就要越靠近口、眼、耳越好, AI感測器靠近臉是合理選擇,從人角度思考,既然五官都在臉部,硬體越靠近頭部越好,另一個角度,機器人是否(把感測器)也都放在臉部?值得探討。

日期:2024-05-08

科技

從高通到聯發科 都在推平台拉攏軟體開發者 搶建AI生態系 晶片大廠圖什麼?

二○一八年聯發科發表軟體開發平台NeuroPilot,希望透過軟硬體整合,加速AI應用開發;今年,主攻高階市場的高通也推出具類似功能的AI Hub平台。晶片大廠支持軟體開發、經營開發者社群,有何目的?

日期:2024-04-30

政治社會

地震速報App百萬下載未獲授權,氣象署、地牛Wake Up都沒怪他…康橋高中生道歉:我又上了一課

最近餘震不斷,不少民眾感到心驚,由高中生林子祐開發的地震APP「台灣地震速報」一夕爆紅, 然而該款APP是使用「地牛Wake Up」程式間接取得中央氣象署資料,加上氣象署並未授權,引起討論。林子祐周五(4/26)凌晨透過Threads「台灣地震速報」發表6點聲明表示,首先向「地牛 Wake Up!」團隊道歉,並且已經透過地震專長的教授跟氣象署聯繫,希望能盡快與氣象署簽約合作,也非常感謝氣象署正面的回應。對此,氣象署稍早澄清說明,從未以未獲得授權的角度關切過「臺灣地震速報」App開發者林姓同學,反而樂見民間投入參與預警訊息的傳播。

日期:2024-04-26

科技

京元電退出中國半導體封測業!全數出脫蘇州事業股份 投資台灣加碼至122億元

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2499)在周五(26日)下午於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將把旗下的蘇州京隆科技92%股份賣給中方合作夥伴,等於退出中國半導體封測市場。京元電董事會周五也通過,2024年度的資本支出,從70億台幣提高至122.81億台幣。

日期:2024-04-26

全球股市

特斯拉Q1獲利大跌,馬斯克為何仍不擔心?說了什麼讓股價盤後飆漲12%...談話重點一次掌握

特斯拉(Tesla Inc.)公布的第一季營收大衰退、年減幅創2012年以來新高,但2025年初將提前生產全新平價電動車、同時揭露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盤後股價應聲飆高。

日期:2024-04-24

科技

車用驅動IC龍頭卻說「這次不展驅動IC」?奇景光電衝影像AI「省電第一」,執行長:未來將倍數成長

在全球車用驅動IC、觸控顯示驅動IC(TDDI)市占率執牛耳的奇景光電週一(4/22)舉辦記者會,不過公司執行長吳炳昌主持時卻開宗明義直言,「我們這次不是要展驅動IC!」

日期:2024-04-22

科技

壯大資訊服務與數位產業,瞄準海外市場

在數位經濟時代,資訊服務產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從以下客觀的數據來看,我國的資訊服務產業仍需要加速成長。臺灣資訊服務廠商家數約為 16,000 家,依2024年2月臺灣上市櫃資料顯示,資訊服務業上市櫃只有 46 家,占臺灣上市櫃公司家數只有 2.5%,且臺灣的資訊服務業市值占上市櫃市值比重僅約 0.42% ,可見臺灣的資訊服務產業上市櫃家數不僅少且規模偏小。如果大家都認同數位化的智慧應用時代大趨勢來臨,那麼扮演核心驅動的軟體及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就應該強化,臺灣才有機會繼半導體成為世界領先之後,以軟體及服務成為數位強國。

日期:2024-04-19

科技

除泡高手》設備門外漢 變先進封裝製程麻煩終結者 根除晶片氣泡 印能登千元興櫃王

(今周刊1425)今年三月甫登錄興櫃的印能科技,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拿下興櫃股王地位,印能科技董事長洪誌宏如何從門外漢,打造出國際大廠都要尋求合作的設備台廠?

日期:2024-04-10

科技

做Skype話機起家、還曾獲Apple青睞…愛比科技拚轉盈秘密武器:生成式AI做會議記錄

「我們是最會做硬體的軟體公司!」視訊設備廠愛比科技、董事長洪裕鈞對於如何布局AI商機,強調要以過去硬體銷售的基礎,整合AI的軟體應用,搶占市場。對過去以Skype話機起家,視訊設備更曾獲Apple青睞的愛比科技而言,AI也是公司力圖虧轉盈的關鍵。

日期: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