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鄰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鄰近共有1773項結果
政治社會

晴空匯6千萬豪宅火災,管委會4月竟忘通知消防安檢!住戶爆:聽消防車聲音才知,排煙、警報器都失效

新竹市東區慈雲路一棟社區大樓「晴空匯」,周日(5/26)深夜10點多發生火警,造成2名勇消李詠真、周立鑫因氣瓶氧氣耗盡不幸殉職。根據消防局表示,「晴空匯」前次消防安全檢查是在去年7月19日,原本排定今年要在4月11日進行兩種安檢,因管委會沒通知消防設備公司及社區總幹事到場,因此延後至6月初。市長高虹安也在臉書表示,市府將針對消防搶救過程,以及竹市內各社區大樓的消防安全進行加強檢討與稽查,杜絕未來再發生憾事。

日期:2024-05-27

政治社會

紐約時報:比起蔡英文,習近平更討厭賴清德「北京什麼都記著」...賴執政將比過去8年更艱難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4-05-20

科技

農電共生新典範》八成電力來自太陽能、年產百噸蔬果自給自足 日本直擊 荒地翻身永續農場

光電滅農爭議,在台灣延燒十年,種田與種電的二分法,引爆搶地大戰。但實際上,「農電共生」的想像可以很多元。今年三月初,《今周刊》前進「太陽能大國」日本,探訪位於千葉的「KURKKU FIELDS」農場:他們主打有機循環農業,更藉光電自給自足,靠著永續理念,讓農電共榮,與在地共好。台灣能否借鏡,開創新的發展型態?停滯不前的農電政策,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日期:2024-05-15

房地產

人口不到四萬地區 卻吸竹科人南下一次買三戶 台積來了 嘉義太保房價一坪衝36萬虛實

嘉義房市正迎來新一代買主,近半年來,不乏外地投資客看好當年台積電設廠所延伸的剛性需求,狂掃高鐵站附近預售屋,嘉義房價短期內暴衝現象恐暫難停歇。

日期:2024-05-15

傳產

婚宴集團御頂慘虧5年,前台鋼大將卻低接吃下…過往重整戰功不斷,「餐飲門外漢」這次如何贏?

曾一手帶領台鋼集團旗下久陽精密、榮福轉虧為盈的孫正強,去年拿下本土宴會、台菜餐廳集團御頂國際經營權,他要如何帶領連續5年虧損的公司轉型?

日期:2024-05-15

政治社會

長榮航乘客機上鬥毆搶位,空姐勸架被撞「脖子到背的筋很痛」:感謝讓我們平安落地,鬧事者下場曝光

長榮航空日前一架航班發生機上衝突,兩名旅客大打出手,機上空服員奮力阻擋險遭挨拳。「記者爆料網」網站今天凌晨PO出疑似在場空服員的社群文章,指當時以為旅客在毆打空服員,於是衝上前阻止,她現在還在心理的不適還在調適當中,感謝大眾的關心。

日期:2024-05-10

國際總經

台灣出口連6紅,是靠台幣貶值撐住?為何日本默許「日圓弱勢」全因這理由…何時亞幣會轉強?

美元續強,美元指數周三(5/8)來到105.58,日圓匯率也持續走弱,引發亞幣競貶疑慮。觀察財政部公布的4月出口數字,金額來到374.8億美元、年增4.3%,連續6個月正成長,前4月出口金額1478.1億美元,年增10.6%。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點明,基於出口訂單或觀光業需求,維持貨幣弱勢對許多亞洲國家「利大於弊」,亞洲各國不言明但暗中維持匯率弱勢的狀況,可能還會維持一段期間。至於維持匯率弱勢導致的通膨代價,吳大任認為,台灣CPI年增率在2、3月雖然稍高,但4月微降,相較於維持出口,目前物價壓力相對不是太重要。但他也表示現階段毋須過度擔憂,只要等出口、經濟改善,台幣匯率自然就會轉強。

日期:2024-05-08

政治社會

北士科一封招商電郵滾出三疑團

(今周刊1429)時間是二○二○年十一月五日,據本刊掌握訊息,當日下午三點零五分,一封電子郵件從台北市政府副祕書長辦公室發出,收件對象是元大人壽投資部,信件主旨:「貴公司與台北市政府林育鴻副祕書長等人就北投區軟橋段88、91、93地號市有土地設定地上權訪談時間(約一小時)再度更新」。

日期:2024-05-08

債券基金

歐美降息可期加上基期低 新興市場適合撿便宜? 新興拉美、亞洲基金後市憂喜解析

近期中東緊張局勢有緩和跡象,加上歐美仍降息可期,或許能助於推動新興市場股市績效持續成長。然而,展望新興市場,下半年仍有許多挑戰。

日期:2024-04-30

國際總經

2024兩岸三地1000大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小心,它的電動車正在改寫全球版圖! 當中國拚出海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