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共有86項結果
政治社會

中國擬砸133億元收購1.5萬噸鈷金屬,用在軍事設備…鈷有多重要?電動車電池、航太少不了它

今周刊編按:外媒報導,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準備未來數月,收購最多1.5萬公噸鈷金屬作儲備,每噸收購價介於人民幣20萬元至22萬元(總價估算約30億人民幣,約台幣133億元)。而鈷廣泛用於電動車電池、航天、磁石等,報導指出,這次收購部分或用於軍事設備。

日期:2024-05-24

科技

90%戰友已陣亡!電池大廠立凱20年血淚教訓:為何想抗衡中國低價搶單,台灣一定要加入美國隊?

全球歷史最久的磷酸鋰鐵(LFP)電池材料商立凱電能科技(5227),成立於2005年。自從2013年股票上櫃以來,立凱已經連續虧損11年,主因就是中國同業憑藉政府給予的優渥補助,大開產能後以低價搶奪全球市場,打亂市場秩序,把各國同業打得落花流水。其次,北京以政策豎立市場壁壘,讓外國電池廠商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廠商卻挾著政府資源,在全世界搶單,導致許多各國同業最後活不下去,關門大吉。立凱電能創辦人暨董事長張聖時指出,沉睡多年的美國終於覺醒,除了封殺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也將鋰電池列為要打擊中國的「神聖不可侵犯領域」。他認為,在美中爭霸背景下,台灣相關廠商「一定要加入美國隊」,或是加入由美國、日本、南韓及歐洲組成的聯盟,才能有一線生機。

日期:2024-05-14

生活消費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看見名畫的靈魂

英國國家藝廊堪稱西洋美術愛好者的殿堂,在成立兩百年之際首度來台展覽,與奇美博物館合作,推出為期約四個月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以五十位大師、共五十二件真跡作品為主打作,看展前,跟著藝術史學者、策展團隊的眼光,挖掘畫作中隱藏的故事與祕密,踏上穿越時空的名畫之旅。

日期:2024-05-08

國際總經

葉倫標示三大錢坑產業

結束訪中行程的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強調,美國不會接受中國進口產品摧毀美國的新興工業;她所勾勒出來的三大錢坑產業已經浮現在眼前,電動車、太陽能模組及電池。

日期:2024-04-10

國際總經

十年一覺造車夢碎 ——Apple Car出局和效應

蘋果、Tesla、星巴克慢慢面臨中國市場的削價殺戮,今年中國電動車大規模地量產勢必殺戮全球,全世界恐怕必須嚴陣以待。

日期:2024-03-13

政治社會

台泥、台塑四寶獲利黯淡!謝金河曝2024投資第一守則「避開中國殺戮」:ECFA相關產業會很辛苦

中國產能外溢效應將獵殺全球台灣大選過後,大家都在探索台灣產業及經濟的未來!答案其實很簡單,連結美國的科技創新產業,今年仍然看好,但是連結中國的產業,今年恐怕會很苦戰,特別是和ECFA相關的產業,恐怕會很辛苦。

日期:2024-01-16

國際總經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

國際總經

氣候行動不積極的代價絕對慘痛

歐洲對2030年前減碳效應分析,當控溫攝氏1.5度且立即積極行動,將帶來能源支出最低的效益;所以,現在如果對積極氣候行動愈抗拒,未來要吃的苦頭就更多。

日期:2023-11-15

科技

日本「地下水之城」官員實地訪查,揭台積電為何是環保優等生 半導體練出的台股環保尖兵

(今周刊1403)正在迎接台積電晶圓廠明年啟用的日本熊本縣,組成調查小組來到台灣。調查小組走訪台灣的竹科、中科,以及台積電中科15廠;調查結果,等於對園區內的半導體廠環保表現按了個讚。通過嚴格考驗,某種程度,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練出的環保供應鏈,具有一定實力。

日期:2023-11-08

科技

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淨零碳排帶來危機也有轉機!產業革新驅動智慧城市,產學共探台灣綠能新未來

《今周刊》周二(8/29)在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下午場由《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邀請產學界先進,從永續智慧城市下的數位科技、智慧賦能創新應用思維,以及淨零趨勢下綠色永續金融、綠色能源等產業新思維,透過產業革新驅動城市新經濟突圍,讓南方崛起成為最夯現在進行式。在下午壓軸場次中,以「產業大革新,驅動城市新經濟」子題,共同和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副總高煥元、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聚恆科技董事長周恒豪以及工研院產服中心副執行長謝國倫座談,共同探討對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產業的機會與挑戰何在。

日期: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