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商用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商用車共有116項結果
科技

台塑、中油、和泰都參戰,護國神山把它當救星 30兆氫商機卡位戰

(今周刊1388)高盛報告指出,2050年氫能潛在產值高達30兆新台幣。衝著這個龐大的利益,以及國際話語權,各國卯足全力砸錢發展氫能,國內產業也虎視眈眈,開始埋頭尋找商機⋯⋯。但在這場國際卡位戰中,腳步落後的台灣,究竟要從何開始急起直追,政府又能否帶著企業,搭上最後一班氫能列車?

日期:2023-07-26

傳產

台灣綠電供給不足怎麼辦? 新鑫轉型跨界綠能 為產業提供解方

近年來,台灣企業對於綠電的需求日益上升,甚至近期企業界也因國際上ESG、淨零轉型的浪潮,頻頻發出擔心台灣「綠電不足」的憂慮,不過,在此同時,裕隆旗下的子公司、同時也是老牌商用車租賃公司新鑫,卻在近年來精準切入綠能領域,預期明年將有爆發性的成長,成為綠能界的一顆「新星」,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日期:2023-07-20

品味收藏

以新能源,驅動成長 Kia連3月創新高!5月全車系領牌近1,200台 EV6領牌累積突破千台

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秉持「Movement that inspires移動 ‧ 啟發人心」的品牌精神,與全球同步陸續導入Kia全新世代車款,以新能源車款逐步拓展市場版圖,與消費者一同邁向永續移動的新未來。5月份,在Kia全車系含乘用與商用車,以1,190台的領牌成績,不僅連續3個月創新高,更達成Kia進入國內市場以來,首次單月突破千台的歷史紀錄!其中,Kia品牌代表作純電智慧跨界休旅The EV6,上市至今累計領牌已突破1,000台!

日期:2023-06-27

理財

5月新車掛牌數創18年同期新高!這波強勁需求到何時?一文解析:「汽車類股」後續展望

今年5月新車掛牌數創18年同期新高,各大車廠滿手訂單,資金順勢簇擁汽車族群。這波強勁需求將延續到何時?汽車類股後續展望如何?

日期:2023-06-19

政治社會

中小企業淨零意識高達9成,綠色運輸轉型勢在必行! IPCC:電動車減碳潛力大,6成台灣企業觀望中

《今周刊》與中華汽車合作綠色運輸轉型調查,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在迎接淨零時代之下,運輸減碳的策略布局,並於週三(6/14)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主要發現,超過9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5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尤其是已被客戶要求碳盤查的企業更進一步要求、建議或提醒供應商將運具改換為電動車,但透過問卷了解,仍有6成企業在觀望中,並普遍認為價格是轉型阻力。根據IPCC 2019報告,運輸排放占全球年碳排的14%,並且持續增加中,而其中72%運輸排放源來自於陸運交通工具;IPCC 2023報告另指出,由低排放電力驅動的電動車,具有陸運交通減排的最大潛力,因此,從運輸著手減碳已是企業實踐淨零的必修項目。調查結果顯示,雖然電動車價格成本拖累轉型速度,但若有解方,如電池改租用、降低入手與使用成本,企業汰換意願則明顯提升!

日期:2023-06-14

傳產

電池升級、玩訂閱制 總座陳昭文曝淨零轉型心路 中華車拚電車銷售占比衝20%

一場超過十二年的淨零轉型策略,中華汽車主動提升電池技術、大玩訂閱制經濟,推出更具經濟效益的電動商用車後,喊出全車款年銷量五.三萬輛目標,挑戰十年新高紀錄。

日期:2023-06-14

傳產

運輸占總碳排達20% 黑手廠、小農品牌到寵物店都在超前部署 綠色運輸拚減碳 台灣頭家煩什麼?

全球ESG趨勢下,從上市櫃公司到中小企業都在拚減碳,但不可迴避的運輸碳排放該如何解決?《今周刊》調查結果發現,企業普遍有高意識的碳中和目標,九成上市櫃公司更希望供應鏈改換電動商用車。

日期:2023-06-14

理財

投信拚上半年績效,跟著大戶上車作帳行情!建準、中裕...15檔「投信重點拉抬股」出列

今年台股以中小型股為漲升重心,使得共同基金的績效相對亮眼,進入6月,投信無不把握最後機會拉抬績效,投資人如何搭上這波作帳行情順風車?

日期:2023-06-07

科技

國際加速零碳腳步,台灣如何拓展全球電動車商機?工研院:這2個利基市場是重要跳板

為了因應淨零碳排需求目標,全球汽車產業為了降低碳排放,積極拓展電動車領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2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突破了1000 萬輛新高,比前一年增長逾五成,產業商機持續擴展。在這關鍵時刻,工研院在6月6日舉辦「電動車大未來跨域研討會」,號召國内外企業、新創公司業者,共商電動車產業的商機與末來方向。

日期:2023-06-06

大盤解析

2023/5/29 麥克連盤前訊息整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