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教育 企業新課題

投資教育  企業新課題

2016-07-07 10:50

全球產業命脈早已息息相關,現代企業占據龍頭產業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隨著產業經營風險不斷升高,不少企業開始投資教育,他們看到了什麼契機?

在舉世譁然之下,英國脫歐公投成為今年最大的一隻黑天鵝。不說歐洲,美、中、日也有各自的政經難題要解,無論川普是否當選美國總統、中國經濟能否軟著陸、日本央行能否提振景氣,全球產業命脈早已息息相關。 

隨著技術發展加速、產品生命週期與消費者行為等因素,現代企業占據產業龍頭的時間越來越短。微軟、蘋果已顯疲態,網路與行動產業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尤其行動網路與雲端服務日益普及,實體通路與商業模式節節敗退,數位經濟與人工智慧終將席捲各行各業。 

因此,如何投資未來,不僅是政府與個人,更是所有企業主必須思考的課題,無論你的規模、市占率或產業地位曾經有多高(想想曾經輝煌的Kodak、Nokia、HP)。 

投資未來說來簡單,但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對企業主或經理人來說,唯一能掌握和思考的,只有企業關鍵資源,尤其是目前擁有和未來需要的。說穿了,就是人才、資金與行業知識。隨著產業經營風險越來越高,資金收益與行業知識價值波動越來越大,真正值得投資的其實只有「未來的人才」。 

再進一步說,就是投資教育。事實上,多年來台灣的學用落差、產學脫節,而且基礎與高等教育的經費與資源,幾乎來自政府部門。所幸,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資教育。除了成立獎學金與捐贈系館外,也有企業支持教師薪資(二○○七年力晶半導體捐贈台大應物所連續五年、每年五百萬元之教師薪資,創下學界首例)。 

最近有企業和學校成立「企業公費生」方案,除補助在學期間的學雜費與生活費,並提供實習計畫與就業契約。這與我四年前提出的「認養實習制度」(詳見文末QR碼)十分接近,值得推廣。這些學生在實習期間或畢業後,未必能馬上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但只要認同企業文化,有一天將成為創新或內部創業的主力。 

投資人才,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而投資教育,就是投資人才的未來。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特斯拉將不只改變汽車業

2022-10-12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2022-09-14

天使投資為何該組團進行

2022-08-17

美國經濟的兩大隱憂與投資機會

2022-07-20

新創淘汰賽即將展開

2022-05-25

台灣該吸引外資還是投資矽谷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