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台灣的翻轉 早已是國外常態

台灣的翻轉  早已是國外常態

2016-09-22 16:28

學生課前閱讀,課堂教師指導,師生互動討論,這在國外許多學校是正統,而非翻轉。
而教學品質的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將知識連結實際問題,甚至人生,讓學生獲得啟發。

我在《聽說讀想的修鍊》這本書裡,以及過去一些文章中,都曾談過翻轉教育。但近來仍有不少人與我討論此一議題,表示有些觀念還是需要清楚地再說明一次。

首先要說明的是,「學生課前閱讀,上課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互動研討」這種教學方式,在先進國家較有水準的學校(包括研究所以及大、中、小學在內),早已行之多年。學生進行小型的專案研究,到課堂上再來報告和討論,當然也有,但「自行閱讀」與「互動討論」這兩個部分,顯然是必要的。對於這些高水準的學校來說,這種方式是「正統」,而不是「翻轉」。

其次,美國某些中小學,由於學生自行閱讀時,在理解上有困難,因此仍需要教師來「講課」,於是利用日益普及的互聯網或電子媒體,以事先預錄的教學影片,取代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然而,「預錄講課」是一項需要有經濟規模的活動,因此應在「統一製作」後,再讓大家經由互聯網來聽課。如果由每位教師自行錄製教學材料,不僅成本高,品質也未必會好,而且也完全未能發揮電子媒體的經濟效益。

第三,如果「講課」的工作,被互聯網上的教學所取代,老師在教室中的角色及功能是什麼呢?我認為教師應針對課程內容,經由提問、澄清、引導、回答等方式,來主持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討論與互動,這樣才可以針對學生課前聽講,或閱讀後的結果進行啟發與活化,並協助學生將所學充分「內化」,以期在知能上產生更深刻的學習效果,而且也能逐漸提升學生在思考與判斷上的能力。


第四,上課做遊戲或分組專題報告,當然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但教師必須在過程中,發揮其「學識」的附加價值,亦即在與學生互動中,教師應隨時讓學生體會知識與實際問題,甚至人生的關聯。這在中小學教學中,應該不難,在大學或研究所的上課中,教師對課程主題知識的理解深度與廣度,以及能夠靈活應用知識的程度,則是教學品質,及學生能得到多少啟發的關鍵前提。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 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國家競爭力取決於人民品格

2018-09-05

你們家是一言堂嗎?

2018-07-12

難以兩全的金字塔

2018-05-17

長輩們,放下「嚴父」的心態吧!

2018-02-12

策略教師需要哪些知識基礎?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