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台灣文化的罩門——先祖觀

台灣文化的罩門——先祖觀

2017-11-30 13:46

隨著歷史變遷、民族融合,混血成常態,若執著於尋找「祖宗」,恐是自尋煩惱。
台灣也是如此,或許該擺脫先祖的牽絆,改把目前生活的地方,當作是終極認同對象。

電影《AI人工智慧》(AI)中的小男孩機器人問他的人類養母: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把他帶到工廠附近,指著工廠說:你是從那裡來的。然後媽媽叫他:逃,快逃,永遠不要回到這附近。因為,凡是出現了自我意識的機器人,都會被當作敵人而被召回重修。最終,小男孩機器人認定了,收容他的養母和那個他生活過,叫做「家」的地方,就是他的終極認同對象。

 

義大利某小說描述一名農婦看到原野上一大群人迅速奔逃,她好奇地問為什麼,一人邊跑邊對她喊:快逃,祖國來了。

 

祖宗、祖靈、祖國,不管你稱它為什麼,如果被它牽絆了,你很可能就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這點,歐洲人最清楚,因為不需要歷史教科書,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就知道,把先祖當成認同對象,輕則自尋煩惱,重則喪生於莫名。

 

愛因斯坦生於「萊茵河邦聯」中的一個小邦,那個地方後來被叫成德國;他在瑞士發展出相對論,然後回到德國柏林,在希特勒掌權時逃到美國。若他被「祖國」或「祖宗」的觀念牽絆,可能早就命喪黃泉。

 

被中國共產黨稱為老祖宗的列寧,清楚知道自己身上至少有六種血統,若要拜祖,恐怕得三六○度旋轉著拜,因此他創立的國度也只敢叫蘇「聯」。再說中共教父毛澤東,深讀歷史的他當然知道,湖南就是一個千年來混血而成的語言文化區域,因此向來為湖南共和國的「湘獨」打拚,並力主藏獨和疆獨。至於後來的事,那是後來的事了。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愈來愈走向分裂?

2022-05-04

台灣的「西溪二號」若中斷?

2022-04-06

弄清楚「親中」與「親共」

2022-02-23

五個關鍵字,請你深思

2021-12-22

漢文化的文明罩門:江山觀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