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不是只有老闆需要有策略觀

不是只有老闆需要有策略觀

2016-05-05 09:13

由老闆一人胼手胝足建立起來的公司,在經營上要繼續做大,有個重要的轉型關鍵:
基於三大理由,老闆得將手中緊握的策略決策權,分散給管理團隊。

策略的檢討與制定是企業領導人責無旁貸的工作,然而在組織中卻不是只有老闆才需要擁有策略觀念。這可從幾個角度來分析。


首先是各級主管要能充分理解公司策略,在執行細節上才能落實策略的想法。


雖然策略的理念,可以經由「策略指導功能政策取向」以及各種KPI來影響各部門努力的方向,並使大家的行動趨於一致,然而在實際執行上,各級主管在面對許多複雜情況的時候,必須隨時判斷才能進行決策。如果大家對公司策略以及理念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在決策與行動上才更能合乎經營策略上的藍圖。


其次是如果公司能鼓勵大家針對策略決策集思廣益,其決策品質可能更好。因此領導人應創造開放的組織文化,並且定期召開會議鼓勵一、二級主管針對策略議題,提出各種看法與建議。


此一作法先決條件之一,當然是領導人有意願與氣度讓大家發表意見,條件之二是參與提供意見的各級主管,必須對策略思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不至於在討論策略議題時偏離主軸,言不及義。


第三個理由與策略資訊的蒐集和回報有關。在小型企業,老闆通常是組織中對外界環境變化趨勢最了解的人,然而對略有規模的企業而言,與策略有關的資訊來源必然極為多元,在功能上跨越產銷、研發等領域;在對象上包括客戶、供應商以及現有及潛在的競爭者;在地域上可能遍布全世界。資訊來源越廣、越專業、越即時,決策時考慮的面向就會越正確完整。


而這些又與每一位主管能否有能力在其所熟悉的「責任區」內,隨時吸收、篩選,並即時傳達高階決策可能需要參考的訊息有關。而能夠做到「大家都能即時提供重要的策略資訊」,其前提是各級主管不僅了解公司的想法,也有足夠的敏感度,來分辨各種訊息對公司策略的潛在價值與意義。


近半世紀以來,「策略管理」是全世界管理教育的必修核心課程,道理即在於此。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大學的立基是互動式教學

2020-04-29

如何善用國際大師?

2020-03-31

品牌成功的先決條件

2020-02-05

總體策略成敗在於人性

2019-10-08

你們家是一言堂嗎?

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