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比缺錢更嚴重的問題!

比缺錢更嚴重的問題!

2016-09-15 09:23

在台灣創業或創新,最大的問題不見得是出在錢,而是出在申請「牌照」;發展數位經濟與「指數型成長企業」所需要的法規環境,將是當務之急。

身為創業者與投資人,多年來常跟打交道;而隨著孩子長大,也開始被問到各種關於錢的問題。例如:錢從哪裡來?人為什麼要賺錢?賺來的錢去了哪裡⋯⋯等等。

在創業領域,常有人說:「錢非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因此關於「錢」,我覺得最難,也最有意思的,其實是「錢不能做什麼」。排除健康、快樂這一類買不到的個人「效用」,在產業需要轉型、創業需要支持的年代,我們該思考的是錢解決不了的。

外銷代替進口、經濟快速起飛的那些年,我們信仰規模與產能,依賴訂單與設備;當訂單沒了、成長停了,我們才發現與消費市場的距離十分遙遠,多數人民生活得如此艱辛。

但台灣民間沒有錢嗎?

以去年為例,台灣GDP大約十七兆元,零售業規模大約三兆元,政府稅收約兩兆元,但民間儲蓄率將近六兆元,而保險業收入高達三兆元。一七%的保險滲透率全球第一,相較於七%至一○%的歐美國家,顯示台灣人對於金融機構保險產業的依賴度高於政府,投資工具與管道更是缺乏。

這是個民間資金與資訊,都比政府來得有規模、有效率的年代。但許多人卻還習慣「父母官」心態,也造成許多產業的進場門檻並不是「錢」。

舉例而言,在保險業如果想從事銷售行為,必須取得保險經紀人或保險代理人(簡稱保經代)資格。根據法令,設立保經代公司有數百萬元的資本額限制,以及經理人與簽署人的產業資格。但是即使今天錢與人都準備好了,就一定能取得牌照嗎?

這才是問題所在。在台創業或創新,錢不見得是問題,拿「牌」才是。


如同我們也允許科技公司免獲利上市,但需要經過主管機關審查才能過關;我們也有個人車行牌照,但卻很難取得,所以多數司機只好靠行。各種審查後,才有一定空間、才能進場的規定,充斥在各行各業。

這就是「錢」不能解決的問題。無論編列再多預算、建置再多園區,都遠不如盡快發展數位經濟與「指數型成長企業」所需要的法規環境。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台灣最值得做的戰略投資

2023-01-04

天底下只有新鮮事的時代

2022-12-07

創業者與投資人的組合為何重要

2022-11-09

特斯拉將不只改變汽車業

2022-10-12

矽谷台灣人的斷層危機

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