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楊逸帆 學習有理 探索無價

楊逸帆 學習有理 探索無價

歐陽善玲

教育

攝影/林煒凱

900期

2014-03-20 13:14

為了破解社會就業與教育迷思,十九歲的楊逸帆拍攝紀錄片,創辦線上雜誌,嘗試幫助青少年找到自己,提供自我探索的平台。

「你覺得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最基本的,應該是為了讓自己出社會後能活下來吧?」「如果,現在不用為基測而讀書,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歷時五年,《學習的理由》紀錄片誕生,導演楊逸帆年僅十九歲,著手碰觸這個「大議題」時,他才國中二年級。

開拍這部影片前,他對中學教育還沒能有太多想法,只是為了讓社區開課報名人數「好看」,被母親硬拗參加;拍攝紀錄片,充其量只是一份作業,但他投入後,竟拍出使命感。現在,他窮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青少年探索人生舞台。

「年輕人為何在教育體制中迷失自己?學生既然是教育主體,為何卻常因為制度而被改變?」楊逸帆在拍攝紀錄片過程中,不斷思考這類問題。

他念的學校──宜蘭人文國中,是一所強調「行動學習」、鼓勵探索自我的學校,父親是人文行動高中校長、母親也是學校老師;在這裡沒有分數、排名,學好數學和學會獨輪車一樣重要。

但為了升學,這所學校卻在二○○九年首次面對基測。在好奇心驅使下,楊逸帆以此為素材,用鏡頭記錄在面對新遊戲規則時,同學們選擇變或不變?

另一方面,為理解升學壓力的心境,楊逸帆決定親自體驗,準備基測。「對我父母來說,考試是檢測自己學習的方式,而非目的;當我提出想考基測時,原本很怕他們反對,認為我會浪費很多時間在準備考試。沒想到,父親認為作為一名導演,這是很負責任的作法;而在短短二十多天準備基測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竟也不自覺地為了考高分,而忘了學習、拍攝目的,滿腦子都是考試策略。他深刻體認到,現行以考試掛帥的教育體制,徹底剝奪了學生認識世界、自我的機會,內心對教改的渴望,也更加澎湃。

基測放榜後,他被分發到一所台北市公立高中;但開學不到一周,就為了拍攝紀錄片蹺課,之後就再也沒踏入這所學校,回到宜蘭人文行動高中就讀。高二那年,他創辦了《Awakening》線上雜誌,獲得二○一二年台灣國際社會企業論壇青年提案冠軍,團隊在機緣巧合下,一年內擴張到兩岸三地,成為跨地區、跨專業、跨世代的對話平台。

「紀錄片、《Awakening》及教育革命這三件事,不停在我心裡撞擊;我翻遍國內外書籍、教育文獻,發現社會就業問題與教育制度關係重大。而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嘗試破解就業與教育迷思,幫助青少年自我探索,並與就業需求及社會資源連結。」楊逸帆不脫稚氣的臉龐背後,展現的是推動教育創新的決心。

 

楊逸帆

為詳細考察國外教育方式,2012年楊逸帆(中)採訪美國 「Occupy」(占領美國)活動。(圖片/楊逸帆提供)


紀錄片導演
楊逸帆
出生:1995年
學歷:宜蘭人文行動高中
 

延伸閱讀

「沒錢的人進股市沒有用!」營業員當7年他感嘆:親眼看過大戶的操作手法,才會知道股市的厲害

2023-08-31

每月光靠股息跟保單就有3、4萬被動收入...43歲運將開車月休15天:感謝爸媽當年逼我存一半薪水

2023-09-20

住上億豪宅、擁父母給的千萬財富...我也曾怨那些有錢人憑什麼?致年輕人:仇富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2023-09-07

新鮮人搶當外送員,中年恐後悔?當過超商大夜、保全轉職開車,47歲運將一席話道出台灣社會底層心聲

2023-09-25

父親零存款還增貸來當生活費...她20多歲卻成家中經濟支柱:父母毫無退休規劃,我該怎麼做才好?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