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谷月涵看台灣

谷月涵
美商花旗環球證券台北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及 研究部主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 台灣區美林投顧總經理、月涵投顧總經理。

文章列表 494筆,顯示第6頁/9頁

我台灣,我驕傲!

我台灣,我驕傲!

2008年以來,美中兩國企業債的GDP占比持續攀升,疲弱景氣下,債務會加速景氣惡化。 而此次防疫、財務體質,台灣表現優於美中兩大強國,原因無他,台灣一切自立自強!

美國正陷入中國式失能風險

美國正陷入中國式失能風險

在台灣生活30多年,從戒嚴、解嚴、總統直選到三度政黨輪替,我常說台灣政治愈來愈像美國,而美國則愈來愈像台灣。

英國強脫歐  華為喘口氣

英國強脫歐 華為喘口氣

英國終於與歐盟正式分手,對外,英國為了華為而與美國鬧僵,對內,還有瓦解分裂危機待處理,看來,脫歐一事不是「終點」,是「新起點」。

武漢肺炎是今年股市第1隻黑天鵝

武漢肺炎是今年股市第1隻黑天鵝

武漢肺炎疫情打亂了金鼠年開紅盤行情,投資人想知道,這次股市拉回,會是短期整理還是長線反轉?

日本低犯罪率的社會成本

日本低犯罪率的社會成本

身為美國人,我十分羨慕日本的低犯罪率,日台兩地都屬於低犯罪社會,我不禁在想,維持這種烏托邦式的社會,有多大的隱藏成本?

長命百歲不是夢

長命百歲不是夢

醫學科學進步神速,創造一系列新療法,活到150歲、200歲都有可能。 新技術對患者是一大福音,也為台灣生技產業帶來挑戰與機會,成為下一批台股亮點。

繫緊安全帶迎接新年股市

繫緊安全帶迎接新年股市

歲末年終,市場總會出現大幅波動,而今年更須緊盯美國貨幣市場狀況。 現在的火熱僅限於少數個股,暴跌恐隨之而至,若不謹慎,套牢的日子亦不遠矣。

珍惜台灣的民主紅利

珍惜台灣的民主紅利

過去台灣在國際間的外交努力,效果遠不如香港事件的效應。 台灣政府精準掌握這股趨勢,但要爭取國家最大利益,必須小心謹慎,勿見獵心喜。

叫我台灣人

叫我台灣人

未取得台灣公民身分前,曾因外籍人士申請入山證、報名運動賽事的不便,而感到困擾。如今,法規改善了,又依據新修訂的《國籍法》,我成為正港的「台灣先生」,並以台灣的自由民主而驕傲。

別當資料文盲

別當資料文盲

人類歷史有九成資料是近兩年創造,我們才剛開始挖掘其價值。 為了真正「讀懂」它們,並辨別未來趨勢,統計方法將成為各行各業的基礎能力。

虎背上的「現代貨幣理論」

虎背上的「現代貨幣理論」

愈滾愈大的債務泡沫,恐將導致通縮而非通膨,其壓力竟來自低利率。 我們正陷入騎虎難下的局面,需創造更多債務,才能維持經濟成長,未來只能步步為營。

川普與醜聞的距離

川普與醜聞的距離

美國總統川普近來醜聞纏身,支持度遞減, 有人等著看戲、有人等著取代,一場風暴似乎將來臨。

價值型股票還有翻身機會?

價值型股票還有翻身機會?

成長股與價值股各有擁護派系,孰優孰劣還真不好說; 但無論哪種類型的個股,記得,人多的地方別去,才是自保之道。

「反送中」的根源在經濟

「反送中」的根源在經濟

全球貧富差距加大,民眾飽受經濟折磨,對民主與自由的渴望更為殷切; 北京政府若真心想解決香港的對峙情勢,就應該明確地挑戰當地的貧富問題。

新藥股投奔香港  恐是昂貴錯誤

新藥股投奔香港 恐是昂貴錯誤

香港市場多半是中國製藥公司,他們專做自家生意,且中國藥品市場競爭劇烈;台灣生技公司多專注美歐市場,若嫌股價表現不佳就轉掛港股,恐怕不是個理智的選擇。

Libra的優勢與臉書的困境

Libra的優勢與臉書的困境

基於臉書先前爆發個資洩漏的醜聞,外界對Libra 可能產生的隱私權疑慮其來有自。 新加密貨幣Libra究竟會不會成功?臉書仍有許多關卡需要一一克服。

美中貿易戰的輸家與贏家

美中貿易戰的輸家與贏家

本以為台灣將在貿易戰之中承受巨大衝擊,但台商供應鏈的彈性,成為逆轉勝的關鍵。 不僅帶動東南亞興起、台商回流,若亞洲建構出新平衡,恐讓美國成為輸家。

低利率的沉重代價

低利率的沉重代價

全球利率走跌,表面上看到的是資金充沛,看不到的是沉重代價, 美股現仍維持多頭,市場競相追逐,在風雲變色來臨前,投資人可要睜大眼睛。

「反送中」是對寡頭政治的反撲

「反送中」是對寡頭政治的反撲

從雨傘革命到反送中,都是民意反彈,抗議國家主義、反移民、反精英。 不僅香港,中國、俄羅斯極權再起,美國政治兩極化,整體氛圍令人擔憂。

哈囉!零工經濟

哈囉!零工經濟

其實「零工」較適合人類天性,幾千年以來,人類發展出來的生活形態是狩獵和採集; 工業革命後,才開始朝九晚五,但資訊年代又翻轉工業年代,每個人終將為自己工作。

空汙、電價、智慧電表與電動車

空汙、電價、智慧電表與電動車

台灣電價太便宜了,低廉的電價導致用電浪費,其實調高電價未必會增加家用電費支出;如果能加快建置智慧電網,以更智慧的定價機制,就可降低每天尖峰負載的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