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條款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條款共有1409項結果
政治社會

李強出手幫碧桂園拆彈?路透:人行介入主導,要中國平安銀行收購接管「目標持股佔5成」

路透社昨獨家報導中國當局已要求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收購陷入困境的中國最大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後雖隨即被中國平安發出聲明否認,路透社今凌晨仍堅持其報導稱,四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平安已被中國當局要求收購(take controlling stake)碧桂園。

日期:2023-11-09

職場

被主管問「離職要去哪家公司」該怎麼回答?華爾街投行副總:想跳槽,辭職前有4件要注意的事

對於那些已經在工作而準備跳槽的人來說,拿到新公司的Offer之後,什麼時候向公司提出離職申請,是一門大學問。

日期:2023-11-08

科技

共享辦公室帝國殞落!WeWork聲請破產…曾是創投界寵兒,軟銀投資數10億美元成最大苦主

軟銀集團 (SoftBank) 支持的新創公司 WeWork 週一 (6 日) 向美國法庭聲請破產保護,由於 WeWork 營運模式及財務體質不佳,在不堪巨額負債和龐大虧損之下,共享辦公室帝國 WeWork 殞落,並成為軟銀投資虧損的一大黑洞。

日期:2023-11-07

政治社會

中國若犯台願意上戰場?美官員觀察「7成台灣人願奮戰、1成投降」但有條件:拒絕當砲灰

中國持續加強對台軍事威脅,接連派出軍機、軍艦及無人機擾台並進行實彈軍事演習,破壞台海和平,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中國加強施壓台灣且國際社會憂心台海是否會爆發戰事之際,台灣防衛能力備受各界矚目,台灣人民是否有上戰場自衛的意願也一直是令人關注議題。美國空軍部長辦公室一位擔任政策參謀的台裔軍官近日以個人身分撰文分享他最近在台灣的觀察,並做出評估指稱,台灣若受到中國入侵,大約有70%的台灣人會留下來為保衛家園而戰。

日期:2023-11-05

金融

剷除「萬年獨董」明年新制上路!金管會只給3年期限⋯全台500家公司搶找人選挫勒等

「萬年獨董」將不復見。證期局主秘尚光琪2日指出,金管會今年發布的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與OECD新版公司治理原則一致,即要求上市櫃公司自2024年起,獨董席次不可少於1/3,且獨董任期不能超過三屆(最長九年),目前董事會中有一位萬年獨董的公司有504家、獨董席次少於1/3有225家,在2027年之前都要調整完畢。

日期:2023-11-03

保險

癌症在門診做治療,保單不給實支實付合理嗎?壽險公會拒絕批註通融理賠!不少爭議集中「這兩家壽險」

醫療進展快速,癌症治療型態轉變,過去須住院接受藥物治療,現於門診即可獲得治療,但卻傳出投保實支實付保險,並於門診接受治療的癌友,被保險公司以未使用健保資格住院為由,拒絕理賠。衛福部健保署建議,可採保單批註方式通融理賠,但壽險公會開會討論,全面否決此項建議。

日期:2023-11-03

金融

1277萬卡友注意了!中信銀加入「清卡隊伍」:刷卡次數「沒達標」就停卡 實施時間、權益變動一次看

歲末年終,銀行開始大動作清理「呆卡」,永豐銀、一銀率先發聲,接著中信銀、台新銀也加入戰局,而兆豐銀行也宣布,2024年度的主要策略是提升有效卡數,同時也會清理部分無效卡。兆豐銀指出,目前主要先針對「持有多張兆豐卡」的客戶,其名下卡片已「連續2年以上沒有消費的呆卡」,採取不主動續卡或邀請停卡的方式來進行清理,以降低信用卡發卡及維運成本。針對各家銀行接連出招整頓「呆卡」,有專家認為,銀行開始執行「清卡」動作其實是好事。根據《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理財達人寶可孟(賴孟群)受訪時表示,「清卡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的,身上放1、20張信用卡也不見得都會用,放身上還可能遺失,甚至被拿去盜刷,這都是持卡人自己要額外承擔的風險。」究竟一個人身上要持有幾張信用卡比較妥當?寶可孟建議,「可從國內主力卡、海外消費卡及主力通路卡這3方向持卡,每種選擇1張或2張其實夠用了。」以國內主力卡來說,因主要還是在國內生活,可以挑選1張國內高回饋的信用卡,刷卡還能賺回饋。此外,如今疫情過去、國門大開,不少人開始恢復出國旅遊或出差,寶可孟指出,這時可以選1張海外刷卡高回饋信用卡,目前海外回饋卡都有3%以上,因此,出國帶1至2張信用卡就夠用。當然,還有1張信用卡可以鎖定自己常去的主力通路,如果使用的是行動支付,行動支付給的回饋通常不是恆久不變,這時可以留下一張高回饋卡,這樣使用行動支付就可拿較多回饋。「其實皮包中放3張信用卡就夠了,不用辦到1、20張卡。」停卡是否會影響個人信用?寶可孟表示,這都是正常停卡,不是因信用不良停用,屬於合理範圍,不會影響聯徵信用。

日期:2023-11-01

政治社會

延長退休年齡會是阻止勞保破產的最佳解方嗎?英國前央行副總裁:人口老化下的養老金改革挑戰

上個世紀人類預期壽命提高是巨大的成就,但也帶來了一項巨大的挑戰:工作年齡人口必須供養越來越多老人。日本是65歲以上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20~64歲)比率最高的國家,而展望未來50年,該比率在先進經濟體將倍增,屆時每一名勞工將供養至少一名老人。多數中等收入國家目前的人口比富裕國家年輕得多,但它們的人口正迅速老化,而且國家遠未臻先進國家人口開始顯著老化時的發展階段,可以用來處理人口老化問題的資源因此較少。在非洲和南亞的低收入國家,人口往往相當年輕,它們的挑戰是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以及建立機制以確保國家將來有足夠的養老金。

日期:2023-11-01

科技

智慧能源周兩大亮點:儲能+能源控管 秀肌肉!台泥、友達、台達電搶綠電商機

在全球推動再生能源的趨勢下,為期三天的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展示了台灣業者的多元布局。其中,以軟體服務為主的能源管控方案,如何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新領域?

日期:2023-10-25

科技

中國20倍薪搶台灣人才!他帶技術投靠年撈8800萬...假量產真補貼,業內曝「大撒幣」真相

美中科技戰影響之下,中國為達成半導體自主化,以高薪挖角台灣人才的新聞時有所聞,路透社2021年曾報導,法務部調查局高層透露,檢調調查疑似非法挖角台灣半導體工程師及相關人才的中國企業,已經有100家左右,而這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然而,中國為了突破封鎖晶片困境,近期又開始挖角各路高科技人才。像是台灣一間上市公司副總將先進技術帶去,因此拿到8800萬元年薪,薪資比在台灣高出20倍。

日期: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