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龔建嘉

一個不務正業的獸醫。 和夥伴共同創辦「鮮乳坊」,期望翻轉台灣酪農產業的困境

文章列表 82筆,顯示第3頁/4頁

B型企業重新定義「成功」

B型企業重新定義「成功」

跳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資本主義,將員工照顧、友善環境等面向納入營運考量,發揮共享價值、建立更包容與永續的經濟,成為「對」世界最好的公司。

這世界是我們向後代借來的

這世界是我們向後代借來的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遵循先取得、再製造、後丟棄的線性經濟,加劇了全球暖化。 如今,循環經濟變成時代要角,提供新的可能,讓永續不只是使命,還發展出獲利模式。

變局裡,找一個共識

變局裡,找一個共識

加入自由貿易協定是國家發展的必要,人民願意配合,政府也應建立溝通平台。 於此之下,用企業經營的方式看待家庭式農業,才有機會聘雇好人才,達到永續發展。

野生動物和經營環環相扣

野生動物和經營環環相扣

農業新發展有很多經濟效益外的項目影響產業動態,需重新思考產業價值和永續性,並結合科技、法規、教育,才能改善過去被輕忽的問題。

「被交換」的農業

「被交換」的農業

貿易開放與否,在產業發展考量下,農業往往是被交換出去的籌碼。 從國家整體戰略方向來看,農業的國家定位在哪裡?

大學分發背後的城鄉差距

大學分發背後的城鄉差距

台灣城鄉教育資源落差一直存在,以獸醫系來說,絕大多數學生來自都市,自然未來也以都市執業為目標,導致鄉下獸醫師長期不足,造成城鄉差距的惡性循環。

家樂福從通路端推友善消費

家樂福從通路端推友善消費

連鎖量販店家樂福不僅收購了頂好超市,還從去年起在台灣開設「影響力概念店」,要宣導愛護環境理念、販售環保商品,從通路端的影響力來推動友善環境的消費觀。

書店,一種文化和新生活方式

書店,一種文化和新生活方式

當年決定從台北搬遷到雲林虎尾,理由之一是鎮上有誠品書店。雖然離大都會區很遠,但是離理想中的生活很近。

各國的糧食危機隱憂

各國的糧食危機隱憂

在這一段限縮封閉的時間中,不僅工廠停工、供應鏈斷鏈,「斷糧」問題亦浮上枱面。未來台灣要如何強化農業發展、提升糧食自給率,國際定位又是什麼?值得深思。

疫情下展現的台灣群眾力量

疫情下展現的台灣群眾力量

民間發起募資,要向國外說明台灣價值,達成一天之內達標的創舉,有讚賞也有批評。可貴的是,這項行動還體現了民主、開放與效率。此刻不需要超級英雄,而是更多的實踐者。

「信任」助中小企業挺過疫情

「信任」助中小企業挺過疫情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台灣民間和政府協力合作的口罩政策,蔚為各界美談;接下來,因疫情面臨營運危機的中小企業,應互相信任,而不是投機爭搶政府的紓困資源。

面對自然  要心生敬畏

面對自然 要心生敬畏

人類無休止的破壞所導致生態環境的改變,竟處處隱藏著威脅人類命運的殺機。面對一連串突如其來的疫情蔓延全球,除了防疫,更在提醒人類要敬畏自然、善待生命。

參與民主是企業的新價值

參與民主是企業的新價值

台灣年輕一代已經習慣民主,更願意參與社會、貼近社會脈動;因此,他們很在乎自己工作的企業,能否支持民主的落實。

用選擇,改變世界

用選擇,改變世界

消費者對的選擇,將決定企業的商業模式,讓購買行為必須要為環境負責,並為上下游產業負責、為消費者的健康負責,進而成為改變社會的正向動力。

認同家鄉是地方創生的基礎

認同家鄉是地方創生的基礎

在人口嚴重外流的雲林崙背,在地小朋友對於家鄉,多缺乏認同感,也沒有自信心。老師們設法讓小朋友認識家鄉供應全台高品質鮮乳的酪農產業,將為地方創生打下好基礎。

我們相信消費可以改變世界

我們相信消費可以改變世界

消費合作社會員長期穩定向農民訂購產品,甚至一同參與或了解產地生產,這是重新恢復食農生態的信任橋樑作法,還可以建立消費者和生產者間的信任。

人生真正的座標:善良

人生真正的座標:善良

要經營事業,也要經營生命,你的事業,有為自己和別人帶來愉悅嗎? 很多年輕的創業者,不僅是要滿足自我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對社會有著「使命感」。

全「阿美語」幼兒園

全「阿美語」幼兒園

為了不讓台灣原住民語言消失,馬躍.比吼首創原住民語幼兒園,只為傳承無形文化,學語言的過程,更能對自己的身分產生認同,也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價值!

勇於負責的消費

勇於負責的消費

家樂福推出影響力概念店、誠品信義店推出知味市集,目標只有一個: 就是要讓你邊吃邊愛護地球,教消費者懂得「負責」。

在尼泊爾遇見台灣社會企業

在尼泊爾遇見台灣社會企業

尼泊爾, 一個不常被台灣人討論的遠方國度,卻遍布著台灣社企熱血深耕的足跡。 無論是扭轉貧童的教育環境,或是創造友善女性的職場環境,他們皆用具體行動讓世界看見台灣影響力。

成為更好的企業

成為更好的企業

因為對社會有感,希望在能力範圍內讓世界更好,有愈來愈多的企業致力回饋公益, 並透過不同檢視工具,省視自己營運的腳步是否符合相關精神,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