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財經全觀點

林全
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 曾任行政院主計長與財政部長。

文章列表 83筆,顯示第6頁/7頁

南山人壽需要創造贏的策略

某些外資壽險撤離台灣,主要機關對風險性資本的線自趨嚴、增加壽險公司增資壓力恐是重要原因,這降低了AIG續營南山的可能性。

土地漲價歸公 不免流於清談

倫敦《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Martin Wolf日前為文表示,他在一九八四年以十萬英鎊買下的倫敦住所,如今漲價約達十倍。他認為自己是坐享其成,因為房價增值完全來自別人在經濟上的努力成果,加上土地開發受到管制,以及偏低的財產稅與房屋交易利得免稅所致。

六輕大火燒出的回饋制度問題

台灣因為工業汙染而引起的環保抗爭,最早發生在一九八八年的高雄縣林園石化工業區,起因是廢水汙染。該事件最終由園區廠商,賠付居民十三億元補償金落幕。此後林園工業區汙染抗爭的衝突仍陸續不斷,園區廠商繼而設立各種回饋基金,透過所謂「敦親睦鄰」方式,「補償」受汙染居民,達到減少抗爭的目的。

改善投資環境不能只做半套

改善投資環境只注重低稅負與土地取得,等於只做半套。政府效能、法規與國際接軌、市場自由度及海外人才晉用等,才是真正考慮。

五都改制弱化地方自治

這次直轄市所屬鄉鎮市改為官派機關,凸顯台灣的地方自治尚有改善空間,提升政府競爭力應該從落實地方自治切入。

財劃法不能解決的問題

若要地方政府增加收入,應該回歸地方自治,設法創造地方稅源與稅課。五都升格竟然修改公共債務法,擴大地方舉債限制。殊不知此舉只是逃避問題。

排富不等同公平

學費齊一政策增列排富門檻,難道這些人都沒繳稅嗎?事實正好相反,繳稅多反而得不到一視同仁的政府服務,這不是公平,是不公平。

富士康事件考驗鴻海危機處理

鴻海集團的後續挑戰必須放在塑造企業形象,讓外界充分認知,富士康與「血汗工廠」其實有所區隔,才能做到成功的危機處理。

正視經濟弱勢者需要的理財知能

我們也許會聽到一種說法,理財是有錢人的問題,窮人根本無才可理。 其實,不論窮人或富人,他們都有不同的理財課題必須面對。

二代健保費率反映的心態

根據二代健保方案,月付保費7萬5千元的四口之家,一年支出90萬元,保險受益付費精神盡失。 症測反映的民粹心態,已不證自明。

產業創新無須特別立法

對中小企業增雇員工給予補貼,和產業創新扯不上關係,不但違背法律應有的安定性原則,而且模糊焦點,讓人不知道是為產業創新立法,還是為拯救失業立法。

財產稅淪為打壓房價政策工具

提高房屋稅或地價稅等財產稅會減損不動產的持有價值,造成房地產價格下跌。由於財產稅每年都必須繳納,所以租稅負擔一旦提高,預期未來每年所增加的租稅,就會全數反映為當期房地產的價值減損。這種現象稱為租稅資本化。從這個觀點看,提高財產稅的確是打壓房價的有效手段。